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小組為例,他們雖然很難說服其他3M人,讓他們相信這種奇怪的黏性小便條大有前途,卻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停止研究。

五、機制——構建滴答作響的時鐘 3M公司故事的精彩之處在於麥克奈特、卡爾頓和其他人把前述四點化為彼此配合、刺激進步的有形機制。諾頓從來沒有采取過這種行動,回頭看看錶上所列3M的機制,注意這些機制多麼實在,如何持續不斷地發出強化的訊號,如何具有約束力。如果你是部門經理,最好實現30%的新產品目標;如果你想在3M成為科技英雄,最好把你的科技與全公司分享;如果你想得到進步獎,並且成為具有創業精神的英雄,必須用實際的產品,創造一個成功的新事業,贏得顧客的滿意,開拓有利可圖的業務。空有良好的意圖無濟於事。3M不僅僅把一群聰明人丟進鍋裡,就希望有好結果,而是在鍋下燒大火,並且拼命地攪拌!

我們發現,經理們經常低估第五條教訓,沒有把自己的意願化為有形的機制。他們誤以為只要走出正確的“領導風格”,大家就會實驗和嘗試新事物。絕非如此!這絕對不夠,還要制定能夠持續刺激和強化演進式行為的東西,讓組織滴答作響、生生不息!

誡律:不該做的事我們也發現,有不少對照公司在重要的發展階段,大力壓制進化式進步——這些教訓告誡我們什麼不該做。

大通曼哈頓銀行:2O世紀6O年代和7O年代期間,大通銀行由控制成癖的大衛·洛克菲勒統治。大通銀行(被人稱為大衛的銀行)變成了充滿恐懼的環境,經理們花大部分時間開會,而不是決策和行動。大通銀行的經理們日常的心態是:“噢!又過了一天,還好,我沒事。”即使到80年代末期,還有很多高階經理不願意嘗試新事物,因為“大衛可能不喜歡這樣。”相形之下,同期內,花旗銀行卻是“一個組織鬆散”、靠著一種混亂的“創造力推動的企業……是一家適者生存的公司”。能力高超的人會因為推動創新的構想獲得褒獎。

寶來:在電腦工業的重要發展初期,寶來總裁雷伊·麥克唐納扼殺個人首創精神,幾乎把所有具有實驗傾向的人才都趕走了,且因為失敗和錯誤,公開羞辱經理們,他是一個“每天必須證明自己是老闆的人”,集所有的權力和決策於一身,使經理們“幾乎變成他的辦公室的延伸”,他不(像3M那樣)把顧客的問題視為演進的機會,卻自傲能使顧客“悶悶不樂而不背叛”。60年代初期,寶來雖然在電腦科技上領先IBM,麥克唐納卻阻止手下的經理抓住本世紀最大的商機。

德州儀器:50年代和60年代,德州儀器在執行長帕特里克·哈格蒂的領導下,當之無愧地贏得了高度創新公司的美名。哈格蒂創造了一個環境,使創意和創新從公司最低層勃然興起,但是,哈格蒂的後繼者馬克·謝潑德和弗雷德·布西卻反其道而行之,制定由上而下的專制制度,利用恐懼和威脅抹殺德州儀器的開創性企業文化。要是在說明中看到不喜歡的東西。他們會打斷說明,插口說:“這些都是狗屎!要是你們只能提出這些東西,我們就不想聽了。”他們會咆哮、拍桌子、丟東西過來。一位曾經在德州儀器當過經理的人描述說:“謝潑德和布西對手下沒有信心……低層的經理們失去許多權威,他們的權力大部分移到總部,他們提議的產品在總部裡一再被修改,最後拿出的是和市場需求格格不入的東西。”到70年代未期和80年代,德州儀器失去了美國最受尊敬的公司的地位,嚴重虧損,而惠普卻繼續倍受讚美,保持高額利潤。

>>固守根本?固守核心彼得斯和沃特曼在

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書裡,建議大家要“固守根本”,他們解釋說:“想要表現卓越,機會似乎偏向理智地固守自己熟悉業務的公司這一邊。”表面上,這種看法和我們在這一章裡提到的演進觀點不符,的確,如果

3M把其根本定義為礦業或砂紙,那麼3M就不會有今天,我們也不會有方便之至的如意貼。從我們的觀點來看,3M沒有固守根本真是謝天謝地!進一步說,諾頓在固守根本方面遠勝過3M,看看結果如何;先力時和摩托羅拉相比,在固守根本(電視機和收音機)上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果是守到衰落;強生開始銷售嬰兒爽身粉時,沒有消費產品的經驗;馬利奧特進入旅館業時毫無背景;惠普在6O年代推出第一種電腦產品時,完全沒有電腦業務方面的專長;迪斯尼公司開創迪斯尼樂園時,對遊樂主題公園業務毫不瞭解;IBM跨入電腦工業時在電子工業上經驗全無;波音製造波音707噴氣式客機時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