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上看來都很"完美"……從不對別人發脾氣,從不做任何自私的舉動,甚至祈禱也是為了別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卻不知道為什麼,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實,這些人並不是沒有憤怒、私心和慾望,只是這些東西受到的壓抑太嚴重,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隱藏得太深,以至於他們自己和別人都無法意識到其存在。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們先人後己、無私奉獻,因為"這才是好人應該做的"。結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時,他們逐漸喪失了完整的自我。對於這些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從這種狀況中解脫出來,重新認清自己。他們需要學會原諒自己,允許自己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私心和慾望,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愛。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無限潛能,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潛能的存在。善與惡、好與壞、光明與陰暗、強大與脆弱、誠實與欺瞞……我們的內心是這些矛盾的統一體。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過脆弱,那你就需要尋找脆弱的對立面,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懼困擾,就必須在內心中尋找勇氣;如果你總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內心中找出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你必須敞開心扉,承認自己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只有從容接納黑暗的人,才有資格接納光明。

'10'第10節: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愛(1)

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愛

前段時間,在我的心理輔導課上,有一位女子哭泣著站了起來。她的名字叫奧黛麗。她告訴我,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因為她心中懷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這讓她感到無比羞恥。經過長時間的探討和開導之後,她終於承認,她對自己的女兒懷恨在心。她用讓人幾乎聽不到的細微聲音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我恨我的女兒。"教室裡的所有學員都注視著她,一些人眼睛裡充滿同情,另一些人則流露出嫌惡的表情。

我跟奧黛麗談了一會兒,對她解釋這樣的想法並不是不可原諒的,她必須接受自己心裡對女兒的恨意。然後我對學員們說,有孩子的人請舉手。幾乎所有學員都舉起了手。我讓他們閉上眼睛,回憶自己過去是否有對孩子產生恨意的場合。所有舉過手的學員都承認,他們至少經歷過一次這樣的場合。然後我要他們調動起想象力,想出這種恨意可能帶來的好處。有人認為這可以讓他們清醒,有人認為這可以加深他們對孩子的愛,也有人說這可以讓他們好好發洩一下。所有人都意識到,其實他們並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儘管他們並不願意恨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時候就是會感覺到恨意。

直到這時奧黛麗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情況並不特殊。我向她解釋,我們都需要體驗憎恨的感覺,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愛。只有當我們刻意壓抑心中的恨意時,它才會對我們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我問奧黛麗能不能接納自己心中的恨意,接受它的饋贈,而不去刻意壓抑它。她仍然低著頭,面露羞愧,於是我給她講了個故事。

有一天,兩個男孩子跟著爺爺一起出去郊遊。他們在林子裡走了很遠的路,來到了一間破舊的倉房前。他們一走進倉房,其中一個男孩子立刻生氣地叫道:"爺爺,咱們出去吧。這裡面全都是馬糞的味道!"他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他的新鞋子沾上了馬糞。爺爺還沒來得及開口,就看見另一個孫子在倉房裡興高采烈地跑來跑去。"你為什麼這麼高興?"爺爺問。男孩子抬起頭:"這裡既然有這麼多馬糞,附近肯定有匹小馬可以騎!"

教室裡十分安靜。奧黛麗抬起了頭,容光煥發。她理解了故事的含義:她心中的恨意或許預示著更寶貴的東西,就像故事裡的馬糞預示著附近有匹小馬一樣。她的態度一經轉變,多年來壓抑的能量立即釋放出來。她意識到,心中的恨意是她本能的防禦機制,可以讓她在愛著女兒的同時,又能維持自己的私人空間不受侵犯。儘管這恨意曾給她造成過巨大的痛苦,但它也是她檢視內心陰影、找回完整自我的催化劑。

她的收穫還不止於此。兩個星期之後,奧黛麗的女兒給她打來了電話。奧黛麗決定冒險嘗試一下,把自己多年來的真實想法,以及在心理輔導課上的收穫,一股腦兒告訴了女兒。她的話音剛落,女兒就放聲痛哭,哭了好久才停下來。女兒告訴她,這一哭把自己多年來壓抑的感情,以及對母親的恨意都釋放出來了。女兒約奧黛麗共進午餐,母女兩人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