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專人飼養。各生產隊都建有幾處公廁,公廁比私廁要好,有瓦片蓋頂,每天“四類”分子義務衝掃,較為乾淨。有些人家為了積肥也蓋私人廁所,由於生產隊較大,上公廁較遠,一般人都上較近的私廁。挖個大坑,坑邊開個槽,架上兩根木頭或兩塊石頭踩腳,圍上半人高的泥牆,就成了私廁。下雨沒蓋還好克服,就是那個髒啊,沒法形容。田新家很久很久才適應過來。

田智明一家六口住兩間平房太擠了,當地用山草燒出的青磚五分錢一塊,他拿出二千元復員費,在靠兩間泥磚房的地方,很快蓋了四小間青磚瓦房。

開學了,由於“*”運動,田新家已九歲了還沒上過小學,現有一個年齡跟他相仿的堂哥田剛讀二年級,他就自作主張,也上二年級。

在當地人眼裡,從事公職的人就是當仕,而當仕的中途回到農村一般是犯了某種錯誤,被趕回來的。田智明自認不是犯錯誤回鄉,因為部隊組織上並沒有這個說法。至於他的檔案怎麼寫,那是不該讓他知道的,這是黨的紀律。他忠於黨,黨要他返鄉幹革命,他返鄉好好幹就是了。

三賢村的土改根子方國富還是三賢大隊的支書。一九六九年後,全國*串聯、武鬥、奪權等暴風雨已經過去,這時的口號除了反修防修,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外,還有備戰備荒為人民,抓革命促生產。在這種形勢下,方國富除了要抓運動,而且要考慮三賢大隊各個生產隊的生產問題。

在考慮各生產隊的政治指導員和隊長人選時,田智明讓方支書很是費了一番心思。田智明雖然回了鄉,但他是在這打游擊出去的,他刺殺李欣蘭的壯舉至今還被人們傳頌,他無疑是有威信有能力的,問題是他肯在我方某手下幹嗎?他弟弟的事,還有村裡寫信到部隊告他,讓他回鄉當農民,他怎麼想呢?平心而論,田智峰的死與方支書有直接的關係,因為仙嶺公社要集中處決“反革命”分子時,三賢大隊的處決名單是要透過方支書的,當然除了田智峰與方支書有矛盾的因素外,*的大環境,一些小爬蟲要邀功請賞,一些趁機報私仇,本族一些兄弟要看笑話等等也是造成田智峰慘死的因素。

方國富畢竟是方國富,他想到了一個可進可退的辦法。田智明的堂弟,生產隊會計田智新,為人精明幹練,熱心公益,不得罪人,和方支書和田智明都說得上話。方支書叫田智新做中間人,田智明願意,就讓他做二隊指導員,可能的話,讓他借出一些復員費,大隊辦小水電正需要錢,如能成最好,如田智明不願,自己也有迴旋餘地。

田智明想,工作又不是為哪一個人,我是為黨工作,為啥不幹?他答應擔任二隊指導員,並且表示可借出四千元錢給大隊修小水電。

在田智明家裡,一直都是女主人管錢。田智明回來,把借錢的事跟妻子一說,妻子當即有怨言:“這麼大的事也不事先說一聲,就應了人家,借錢給人家後家裡只剩幾百元了,農村的活我們又幹不了多少,全指望這些錢補貼養孩子,到時萬一不及時還回來,我們怎麼辦?”

黎新荷說的都是實情,一個壯勞力一天掙滿十個工分才值五角錢,這日子過得緊啊。

不管怎麼說,丈夫定下的事黎新荷只有照辦。

三賢大隊二隊五百多人二百多勞力,稻田六百多畝,旱地近百畝,二片山林。按政策規定,每口人可分得稻田一分作自留地用。和所有村民一樣,田智明把自留地分成幾部分,分別種上水稻、紅薯滕、疏菜。種芋頭季節已過,來年開春再種上芋頭。這樣除了增加口糧,解決吃菜問題,還能用芋萌、紅薯滕養豬。

在田智明的家鄉,每年春節和農曆柒月十四的鬼節是最隆重的。雖說來了“*”,破了"四舊",人們已買不到香火、香燭和紙錢,也不敢上香燒紙,但過節加菜的習俗保留了下來。平時人們就是稀飯都吃不飽,但只要可能的,在這兩個節當中雞鴨魚肉都是儘管吃夠的。這兩個節日是所有孩子都盼望的好日子,特別臨到節時,好多孩子都是掰著指頭盼過來的。為了這兩個節日,大人們老早就得準備,平日裡苦扒苦做,省吃儉用。春天時就孵好一窩雞仔,喂到春節時用,農曆四月,就買回九隻左右(必定要單數,所謂雞雙鴨奇,說這樣數字的雞鴨好養)木鴨苗(西洋公鴨與本地母鴨雜交的後代),養到農曆七月十四時用。那些平日裡買鹽都困難的,又沒養有家禽的人家,就提早一個多月上山打柴打草,攢錢換來過節全家的盛宴。

田智明也很看重這些節日。此時離農曆柒月十四已近,養鴨過十四已來不及,到時買鴨回來說是。至於孵雞養留過年呢?也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