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打彈弓,包括喝醉酒闖禍的那一次,都是他去報告的。

在我小時候,這種人一般被叫做“特務”,是昀受鄙視的。到了萬曆那裡,就成了奸賊,年紀小沒能量,也無可奈何,長大以後那就是兩說了,不廢此人,更待何時?

馮保闖了這麼大的禍,竟還如此盲目樂觀,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一個人當官當久了,就會變傻,併產生一系列幻覺,自我感覺過於良好,昀後稀裡糊塗完蛋去也。

不過看在小時候陪自己玩過的份上,萬曆還是留了一手,安排他去南京養老,也沒要他的命。

這是馮保,張居正就沒那麼好對付了。

'1147'

張先生在朝中經營多年,許多大臣都是他的人,現在剛死不到一年,立刻翻案恐怕眾怒難犯。更麻煩的是,現任內閣首輔張四維也是張居正一手提起來的,自然不肯幫忙,要想整治張先生,談何容易。

然而很快,萬曆就發現自己錯了。種種蛛絲馬跡表明,除自己外,張先生還有一個敵人,一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張四維。

這是一個極為古老的復仇故事,在真相揭開前,張四維已隱忍了太久。

張四維,字子維,山西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看起來,這不過是份普通的官僚記錄,但實際上,他的背景要比想象中複雜得多。

張四維的父親,叫做張允齡,是一名普通的山西商人,不算什麼人物,但他母親王氏卻不同凡響——王崇古的姐姐。

也就是說,張四維是王崇古的外甥。之前已經說過,朝廷實力派人物楊博也是山西人,而且他的兒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兒,也就是說,楊博的兒媳婦是張四維的表妹,看上去比較複雜是吧,後面還有。

後來張四維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張甲徽,一個叫張定徽,他們兩個幾乎同時結婚,老婆卻是親姐妹——楊博的兩個孫女。

什麼叫特殊利益集團,相信你已經明白了。

王崇古是宣大總督,楊博是兵部尚書(後改吏部尚書),位高權重,卻並非張居正的人,還經常對他頗有微辭。舅舅和親家都這樣,張四維的立場自然也差不多。 當然,張四維的這些路數張居正都很清楚,所以早在萬曆三年(1575),他就推薦張四維進入內閣,成為了大學士,也算是先下手為強,賣個人情。 然而這一次,他終於犯了一個錯誤,一個他的老師曾經犯過的錯誤。十年前,徐階推薦高拱入閣,認為能賣高拱一個人情,十年後,張居正也這樣想。 但事實上,張四維遠沒有他想得那麼簡單,在這個人的心中,還隱藏著一個更深的秘密。

五年之前的那一天,殷士儋大鬧內閣,要和高拱單挑,張居正勸架,卻也捱了罵,正是在這場鬧劇中,張居正堅定了除掉高拱的決心,但與此同時,他似乎也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殷士儋會在那一天突然發作?

'1148' 原因很簡單,因為就在那一天之前,殷士儋得到了一個確切的訊息:高拱準備趕走他,

換一個人入閣。實在是忍無可忍,殷學士魚死網破,這才算雄起了一回。 而那個由高拱安排,入閣頂替殷士儋的人,正是張四維。 對於這份五年之後遲到的邀請,要他感恩戴德,實在比較困難。 好了,這起迷案就要水落石出了,我們現已掌握瞭如下四點: 1、王崇古與高拱關係緊密,他的職務是由高拱推薦的。 2、張居正準備解決高拱之時,楊博曾親自上門,為高拱求情。 3、張四維是王崇古的外甥,也是楊博的親家。 4、高拱曾推薦張四維入閣,以取代不聽話的殷士儋。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張四維是高拱的親信,一個由始至終,極為聽話的親信。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張居正聯合馮保趕走高拱的時候,一道陰冷的目光正投射在他

的背後。 當然,自信的張居正是絕對不會在意的,在得意的巔峰,無人能撼動他的地位,於是當內閣缺少跑腿的人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張四維,那個看上去極其溫順聽話的張四維。

之後的一切,就是順理成章了,張居正活著,他無能為力,現在人死了,該是行動的時候了。

萬曆十一年(1583),陝西道御史楊四知突然發難,上書彈劾張居正十四大罪,就如同預先彩排過一樣,原先忠心耿耿、言聽計從的諸位大臣一擁而上,把張居正從五、六歲到五十六歲的事情都翻了出來,天天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