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窯的貸款,貸款的事落實下來了,卻不見嚴宏昌的影子,他很奇怪,就親自下來看個究竟。

“窯廠的籌備工作怎樣了?我已把你們需要的貸款辦妥了。”陳庭元樂呵呵地說。

嚴宏昌悶哧了半晌,不得不據實相告,把生產隊開了三晚上群眾會的情況,向他作了詳細介紹。

陳庭元沒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直嘆氣,說:“宏昌啊,算了。群眾的事,群眾不同意,你也不能勉強。”

溫飽之後的小崗人(1)

一九八四年,中央下發了第三個“一號檔案”,嚴宏昌發現,這次中央提出了“發展商品生產要實行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並要求各級政府逐步把精力轉向領導農民發展商品生產,認識到這是一個歷史性任務。”

為了這個“歷史性任務”,嚴宏昌想了很久。他更加堅定地相信,上年準備辦輪窯廠的想法是正確的。問題是,大夥不同意,他也拿不出多少理由去說服大家。外地的農村都在怎樣“發展商品生產”,富裕起來的農民又是個啥樣子?他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

也就在那一年,“無農不穩,無工不富”這句話,被宣傳開來。這話,正對嚴宏昌的心思。他認為,後一句話就是說給農民聽的。農民當然要種地,要種還得種好,因為一個國家農業不搞好,國民經濟基礎就成了問題;但農民只知道種地,僅靠種地,你把自己腦袋栽進地裡去,也不可能富到哪兒去!

他坐不住了,就決定到外邊去跑一跑,看一看。小崗人包乾到戶搞改革,領先全國,帶了頭;新的“歷史性任務”來了,也不能落伍。

出去跑就要花錢。當時,妻子段永霞最大的心思也就是建房子。最小的孩子已有四歲,五個孩子都同他們擠在一間茅草屋裡,早就轉不開身,夫妻倆沒辦法只能在牆上打出兩個洞,搭了個小閣樓,每天爬上去睡。嚴宏昌要動用蓋房子的錢,只得謊稱去買收割機,他向段永霞要了三千元。

他首先去了河南鄭州。原以為那裡是中原重鎮,又是農業大省的省城,肯定有看頭,但在鄭州郊區跑了兩天,覺得同安徽差不多,這才猛然想起一句老話:“寧向南走一千,不向北走一天,”於是又掉頭南下。

到了上海郊縣,竟也看不出什麼頭緒,乘車便去了福建。結果發現福建農村的情況也不是很好,山區還很苦。

這天晚上,他住進一傢俬人小旅社,住的是十多人一間的房,大通鋪,電視還是黑白的,放在院子裡,大家都只能擠在院子裡看。這天電視播放的,正巧是*視察浙江瑞安農村的事。這條新聞,別人看了沒反應,他卻看得眼發直。心想,早聽說浙江的農村經濟搞得很活,*視察的地方更是錯不了,於是,他決定去瑞安看看。第二天,折回頭,先奔溫州,再轉乘汽車跑了幾百裡,趕到了瑞安。

在瑞安,嚴宏昌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震撼。

瑞安的農民竟然抽三塊錢一包的香菸,而在鳳陽,縣裡上班的那些幹部也才吸八毛二分錢的“紅三環”;他去買火柴,等了半天不見對方找零錢,一追問,才明白,瑞安人早已不用分幣了。

真正打動嚴宏昌的,當然不光是這些小事情。瑞安的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小工廠,這讓他大開了眼界。

嚴宏昌隨意對其中一家作了考察。這家戶主叫張順賢,一個熱情的瑞安人。他的家庭工廠不大也不小,二十多臺機器,招了四十多位工人,主要搞的是廢舊塑膠製品的加工。廢舊的塑膠他是去山東和安徽的廢品商店收購來的,只是拉到瑞安加工,最後再賣到山東和安徽去。

嚴宏昌聽說原材料的收購和成品的銷售,“兩頭”有的就在安徽,不光感到驚訝,還頓時來了興趣。

張順賢是個精明人,他留意到了嚴宏昌瞬間神態的變化,忙問:“你是那邊人?”

嚴宏昌說:“我是安徽人,家在鳳陽。”

“鳳陽我也是常去的,”張順賢高興地說,“很多廢舊塑膠就是從鳳陽廢品商店進的貨。”

溫飽之後的小崗人(2)

經張順賢這麼一說,嚴宏昌很是驚訝。想不到千里之外的瑞安這家工廠竟然與自己的家鄉有著這樣一層“親密關係”。

“我是鳳陽小崗村人,”嚴宏昌說,“很想像你們瑞安一樣,也辦一家這樣的工廠。”

這下輪到張順賢驚喜不已了,他興奮地說:“你就是小崗人?嘿,中國的農民都要感謝你們小崗人哪,是你們不怕殺頭搞了‘大包乾’,帶來今天的大變化,否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