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也不敢想,如今瑞安農民家家戶戶能辦工廠!”

張順賢死活要留嚴宏昌吃飯,還要留嚴宏昌住上兩天。好意難卻,嚴宏昌就在張順賢家裡住了下來。

張順賢不再把嚴宏昌當外人,生產、生意上的一些“秘密”,也就不瞞他。告訴他,辦這樣的塑膠製品加工廠並不困難,其中的利潤卻很可觀。收購廢舊塑膠,一噸能加工出○點七噸到○點八噸的成品;一噸加工費不過一百元上下,二次拉絲也只有一百元上下,加上來回運費,成本總共一千元左右,賣出去一噸便是八千元。

嚴宏昌全神貫注地聽著,他像在聽神話故事那般入迷。邊聽,邊在心裡默算張老闆一年的純收入,算到最後,兀自一驚:一年能掙七八十萬!

這可是瑞安農民張順賢正常情況下的年收入啊!而且,在瑞安,像張順賢這樣的家庭工廠,也只算得上一般!

當嚴宏昌得出的這個數字,被張順賢證實時,在小崗村稱得上“首富”的嚴宏昌,內心的震撼,我們從他講述這段經歷的口吻和神態上,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

當時,他就展開了想象。他想,鳳陽縣不僅有磷肥廠,還有化肥廠,這都需要大量編織袋,但直到今天,鳳陽也沒有一家這樣的塑膠製品廠。鳳陽縣沒有,周邊的各個縣裡也都沒有。這真是一條再好不過的致富的門路!

他告訴張順賢,他很想為小崗村也辦一個這樣的工廠。張順賢不僅覺得可以,而且滿口答應,如果需要幫忙,只管言語一聲。

嚴宏昌謝過了張順賢,便心急火燎地往回趕了。

回到小崗,找到正在田裡插秧的段永霞,嚴宏昌興奮地說:“今天別插了,快回家做飯,中午我要請人商量大事!”

段永霞問:“你把收割機買回來了?”

嚴宏昌一愣,馬上說:“這事比收割機重要。”

段永霞不知道有啥事讓嚴宏昌高興成這樣,紅光滿面,喜笑顏開的,就沒有多問,趕忙回家準備午飯。

因為害怕再次出現辦窯廠時的那種尷尬局面,嚴宏昌決定備上一桌酒席,先找有代表性的幾個人通通氣。所以,他除請了嚴俊昌、嚴立學兩位村幹,還請了韓國雲和嚴立付。在小崗,大都姓嚴,幾家姓關的也是姓嚴的親戚,就韓國雲一家姓韓,剛解放時韓國雲就是村裡的貧協代表,至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嚴立付算是小崗村的“知識分子”,只有他從前讀過私塾,又住村西頭,很有代表性。當然,嚴宏昌沒料到,這天安徽電視臺著名欄目《社會之窗》的主持人汪清,也正好來到小崗採訪,不請自到,主動找上門來了。

等大家到齊了,酒過三巡之後,嚴宏昌就把他這趟的瑞安見聞以及他的打算,作了一番有聲有色地敘述。

誰知,他見聞的“真實性”首先就遭到了在座的質疑:

“你說那邊農民抽三塊錢一包的香菸,幹嗎這麼燒包?有這麼貴的香菸嗎?”

“買東西,零錢都不找,你也認了?連分幣也不用了,那銀行還印分幣幹什麼?”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溫飽之後的小崗人(3)

這顯然屬於“少見多怪”,嚴宏昌一笑了之;但他們對他說的塑膠製品加工廠能賺大錢,就更不相信了。

“工廠就那麼好辦?真好辦,還會等著我們小崗隊的人來辦嗎?”

“大錢就這樣好賺?山東、安徽兩省的能人多的是,這錢好賺,能讓他瑞安的人賺了去?”

“不可能,不可能!”

不過,嚴立學相信。他在小崗生產隊幹了多年的會計,對資料最敏感,從張順賢算給嚴宏昌聽的那幾筆賬上,他確信,這是個好專案。他表示:“可以試試。”

韓國雲聽得也很認真,他覺得嚴宏昌調查得很仔細,分析得也有道理,最後也說:“這事能幹。”

但是,嚴俊昌的頭直搖,堅決反對。他嚴肅地提醒:“宏昌呀,你說得天花亂墜,農民就是農民,錢只能從地裡找!”

嚴俊昌的這種看法,沒出嚴宏昌所料,對於“發展商品生產”,不光嚴俊昌是這樣看,其實許多小崗人也都是這麼看的。因此,他耐心地解釋道:“小哥,農民種地,天經地義,但光靠種地也只能吃飽飯,是富裕不起來的。我相信,把這個廠辦好了,帶來的經濟效益,會比整個小崗生產隊種地打的糧食還要強!”

嚴俊昌不相信,也聽不下去,他開始把話說得有些難聽:“當農民,不要成天‘五花缺,六花心’的異想天開!農民只管種地,不種地還叫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