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等方面的不足,結果總會存在些問題;但是,毋庸置疑,這種態度是能夠被看到的。而那種敷衍的,想草草了事矇混過關的態度,會呈現在工作成果上,給人留下不負責任的印象。
追求最佳的工作成果,首先是要自己滿意,連自己都不滿意的“半成品”,上司也不會認可。在工作過程中,對於我們所負責的工作的成果,第一反應應該是首先讓自己滿意,只有自己確認滿意了,才提交給上司,呈現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 想看書來
必須知道上司的底線
如果某項工作需要變更或推延,第一反應:結果績效是上司的底線
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協商、變更、妥協或調整的;相對而言,剛性的,不可商量的事兒卻不多。或許正是因為很多事情可以討價還價,可以迴旋,結果使人們產生某種錯覺,把所有事情看成可協商、可妥協的,甚至有人養成了希望透過協商解決一切問題的習慣;久而久之,就不把公司的制度、規定,以及上司的命令、任務等,太當回事兒。例如:
很多下達的任務,即便是明確規定了完成時間,也不能按時完成;
給了上司完成某項工作的承諾,而最終卻沒有拿出任何結果;
上司所要的結果,等執行結束之後,卻發現與他們的期望值相去甚遠;
違反了公司的規定,卻總希望透過例外甚至透過修改制度,擺平所有遇到的麻煩;
遇到問題,不是想著如何按照公司規定或流程操作,而是先想如何繞過它們投機取巧;
……
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在發生問題而被追問的時候,下屬們總是會找到各種理由、藉口予以拖延、搪塞、狡辯,希望變更或調整,甚至直接把責任推給別人,對此團隊管理者也多是無可奈何。
毋庸置疑,任何公司在運營過程中,總會存在或者預留某些可供協商的“餘地”;但問題在於,即便是有這個“餘地”,也不能代表我們有進入這個“餘地”的權利,更不代表可以使用這個“權利”。否則,匯總我們消耗在協商、討價還價上的時間和精力,正是所謂“內耗”,絕對是驚人的。
筆者認為,下屬有責任避免智慧和精力被過多浪費在“討價還價”和所謂“妥協的智慧”上;要明確每個上司,其實都有一條清晰的底線,協商的“餘地”必須是在這條底線上展開。
作為下屬,在溝通和協商的時候,必須清楚上司的底線;可以就某件事情去討價還價、協商甚至去狡辯,但要求是不能逾越上司的底線。那麼,這條底線到底是什麼呢?
績效,上司所負責的績效,就是底線。績效可以表現為很多情形,例如銷售任務、專案執行進度、結果要求、協辦事項的成果等等。任何的工作溝通、協商,或者討價還價、拖延、推卸等都不能觸及,或者影響到上司所負責的績效這條底線。
上司底線不允許挑釁,這是一個基本的職場規則。這條底線之上,多數事情都可以在和諧或者友好的氛圍中進行;但是,一旦這條底線被碰觸到,情況將變得非常糟糕,甚至不可收拾。
“底線”的上與下,是完全不同“質”的兩個問題。作為下屬,在安排工作,處理事務的時候,需要增強對上司底線的認知,知道哪些事情不可商量,哪些事情不可討價還價,哪些事情上司是不可能妥協的,等等。尊重上司的底線,不在底線之下跟上司討價還價,同時也會得到上司的尊重。筆者甚至認為,底線上面不遠的那個危險而敏感的“紅色區域”也最好不要觸及。
下屬要根據“上司底線”和那個“紅色區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認知,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意識,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習慣,以便能夠在那些“綠色區域”裡可以自由地溝通、協商。
工作中,的確會有些事情,需要我們去跟上司溝通,或者去討價還價,以便進行變更或調整,但此時作為下屬,必須具備的第一反應就是,絕不要觸碰上司的底線。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對自己的真正老闆負責
當面對來自上面的有衝突的指令和任務的時候,第一反應:只對自己的那個真正老闆負責
公司裡,很多部門都存在多頭領導的問題,也就是一個員工同時要接受多個領導的指揮;特別是在實行矩陣式管理的企業,這種情況更是普遍。多頭管理的架構中,如果管理關係沒有很好理順或者組織結構不成熟的話,非常容易造成衝突或麻煩,結果搞得下屬不知道該聽誰的,而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