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與關聯;
打通了“第一反應”與職場成功的內在通道;
擴充套件了“第一反應”的適用邊界,使之真正體系化和嚴謹化。
……
當然,“第一反應”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和領域,這不僅需要筆者更深入的研究與領悟,也需要讀者的體味與貢獻。
這便是筆者與“第一反應”的淵源,看似簡單,其實也不容易。
。 想看書來
否定VS肯定的第一反應
什麼是否定的第一反應?面對一項複雜而有難度的任務,如果當事人所做出的反應是“不可能”、“做不到”、“完不成”、“我不行”、“這怎麼可能”、“這不是開玩笑吧”,就是否定的第一反應。例如:
面對一項有難度的任務,不假思索地說:“難度太大了,不可能有結果”;
面對公司增加的銷售任務,總是頗有畏難情緒地回應:“這麼高的任務,怎麼完得成”;
被安排一件時間緊迫的任務,脫口而出:“時間這麼緊,怎麼可能完得成”;
手裡的預算緊張的時候,對於當前的工作總會說:“給這點錢,能幹什麼呀”;
……
管理工作中,“否定反應”是一種最常見的反應方式。日常工作中,總會有些複雜的、有難度的或者是條件限制比較多的工作專案,要接手和完成這些工作通常都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腦力和智慧,且隨時要面對過程中凸現出的問題,承擔可能失敗的風險,囿於自己的習慣和別人的經驗,人們很容易啟動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加之“明哲保身”、“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牆的椽子先爛”等警示,人們常常“退避三舍”而做出否定性反應。
曾有一次,筆者所負責的部門要製作1 000個工藝品獎勵優秀員工。部門裡負責聯絡製作事宜的人說:“老大,您幾天要?”我回答:“3天內。”
她馬上告訴我:“3天!肯定不行。至少需要提前7天把訂單給工廠,最快也得6天。”
對於這個反應,筆者立即想到的是:
首先,我不相信這家工廠放著錢不賺;
其次,我不相信這家工廠果真有如此繁忙;
最後,我不相信這家工廠敢得罪我這個並不小的客戶。
隨後筆者把這些話告訴這位下屬,並且跟她講:“為什麼不先去試試,嘗試一下,再告訴我是否真的不行呢?”結果,3天不到,工廠已經把做好的禮品如數送到了公司。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那麼這些“否定反應”背後隱藏著什麼呢?
人們總是喜歡接受那些簡單的、難度小的、時間寬裕的、預算多的工作;
人們都不喜歡在工作上冒險,因為果真無法完成的時候,將會被追究責任;
本能的自我保護,可以不假思索就直接做出否定的反應;
人們總是依賴自己的或者別人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做出否定判斷和反應。
筆者認為,這就是人們習慣做出“否定反應”的四個假設條件。如果遵照這四個假設做出“第一反應”,其實就已經選擇了失敗,因為這四個假設本來就是失敗者的“護身符”。迷失於“否定反應”的人們,即便可能有些許的進步,最終也只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碌碌無為的普通工作人員,而絕對不會成為職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
想在職場上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則需要按照“否定反應”完全相反的假設來做出自己肯定的第一反應。所謂肯定的第一反應,就是指當我們面對一項任務或工作、困難與問題的時候,能夠以肯定的方式承擔下來,特別是那些別人不願意做的“苦差事”。
這個時候的第一反應,從做出回應的句子結構來看,原來那個弱小而無助的只是賓語的“我”,此時已經演變成強大而自主的主語。
“我可以,沒有問題!”
“讓我來試試!”
“讓我來想想辦法!”
“我一定會把握這個機會!”
“等我的好訊息!”
……
肯定的第一反應,能夠鼓勵人們在複雜、艱鉅的任務面前,挺身而出告訴上司說“我能”;在各種風險和問題面前,以必勝的心態承擔下來。任何挑戰和難題都是一個機會,需要我們以冒險和喜歡挑戰的方式迎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可以託付重任、獨當一面、值得信賴和尊敬的精英。職場需要“肯定的第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