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一反應,把事情處理得盡善盡美。遺憾的是,小張選擇了逃避。結果不僅是放棄了一次鍛鍊和展示的機會,更在上司心中烙下了“不良印記”。
第一反應不同,不僅產出的工作成果不同,更主要是導致未來職業發展之路迥異。前者的路就是光明大道且會越走越寬,而後者的職場之路則越走越窄。
筆者的一位朋友帶領著一支業務團隊,某天部門一員干將被其他公司挖跑了,而且還帶走了十多家大客戶。於是,被銷售總監叫去一頓劈頭蓋臉地罵:
“你到底怎麼搞的,出現這種情況!”
暴風驟雨之後,這位朋友嘀咕:“這個叛徒,早就看他不順眼,別落在我手裡。”
此言一出,又捱了總監一頓更嚴厲的批評。
面對這種局面以及上司的批評,筆者這位朋友選擇的反應是“逃避責任”,也就是把員工離職以及因為造成的業務損失歸結為別人的責任,把自己摘了個乾淨。
筆者認為,總監找他來罵一通,目的在於不希望類似事件再發生,並希望能夠馬上採取行動儘可能把損失減到最低。也就是說,銷售總監想看到的第一反應是:“對不起,這件事兒是我管理不當,我會馬上想辦法把公司的損失降到最低,並且想辦法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請您放心!”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第一反應(3)
職場中,管理者們都對自己的下屬充滿期望,希望他們能做出正確的“第一反應”,對工作和任務充滿信心,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或糾紛能正確面對,對上司、下屬或同事不抱怨、不懷疑,在責任面前不推卸、不逃避,且都能追求最佳的工作績效。
這就是職場成功所必需的第一反應,凡是想在職場上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人,就必須做出正確的第一反應;第一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應對職場上的任何風暴、沙塵,抑或是狂風暴雨。請記住: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在期望你做出正確的“第一反應”。
筆者對第一反應的真實體驗
筆者與第一反應的淵源
“第一反應”這個詞,並不是什麼新鮮詞彙,儘管筆者對這個詞彙已賦予了全部的內涵。但是,筆者真正地接觸、體味和感悟第一反應,時間並不長,裡面還有段淵源需要說明,以表達筆者本人的感激與感謝!
跟“第一反應”建立關係,是在筆者任職於一家新加坡諮詢公司期間。公司的董事長是筆者非常敬佩的。他有著豐富而傳奇般的經歷:出生在臺灣,父親是一位外交官,從小隨父親在新加坡長大,接受教育;後來,回到臺灣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之後,被美國芝加哥大學錄取,並取得哲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在美國當過記者,建立自己的電腦公司;20世紀80年代末回臺灣建立公司,最後又來到中國大陸經營企業,業務轉型之後就是筆者就職的這家管理諮詢公司。這位美籍華人,擁有來自中國臺灣、新加坡、美國和中國大陸豐富的文化和管理經驗,累積與沉澱、經驗與智慧,使其對管理的透析和把控非常獨特而實用。
那時的筆者,儘管已經有了3年的工作經驗,且成功打造過一支業績卓著的銷售團隊;但在進入這家公司之後,還是從這位長者身上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新理念其中就有“第一反應”這個概念。
在先前的工作中,由於缺乏必要的規範和引導,筆者身上存在著很多不良的管理習慣和做法。於是,在接受、執行某些任務和工作的時候,總會不斷被老闆提醒:
“請注意你的第一反應!”
“你的這個第一反應是有問題的!”
“有沒有更好的第一反應?”
漸漸地,“第一反應”這個詞便進入並紮根在筆者的意識深處。在此期間,筆者得到了非常寶貴的“第一反應”啟蒙教育,例如:“官大表準”,“上司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都直接而深遠地影響了筆者日後的管理工作。在此,筆者再次表示感謝!
多年以後,筆者有機會重新回過頭去,從職業的角度,開始分析和研究“第一反應”的命題,發現的確有很多需要研究的東西。加之多年管理經驗的積累與歸納,筆者對“第一反應”的瞭解和認識更深入了。在此期間,筆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理清了“第一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內涵;
發現了職場“第一反應”的本質、精髓;
對比分析了“反應”與“第一反應”的關係與傳承;
明確了“習慣”和“第一反應”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