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領導,最近感覺員工計程車氣不高,該怎麼辦呀”這道問答題,現在我們嘗試用“選擇題”的方式,看看情形會有什麼不同。
領導,我感覺最近員工計程車氣不高,業績也受到了影響。這兩天,我跟大家溝通了一下,感覺主要是鄰近春節,很多客戶都忙著業務拜年和要賬,沒有精力跟我們談廣告業務,而我們的業務員也都想著買票回家過年,所以整個團隊士氣不高。
我感覺春節前這段時間還是很寶貴的,我們必須提高團隊計程車氣,我有兩個方案,您看怎樣?
一是:我們在團隊內部做個競賽,業績排名前5的,公司幫助解決回家的火車票;
二是:搞個激勵活動,對錶現良好的,公司準備一個春節大禮包;。
您看這兩個方案,花費都不會超過5 000塊預算,而增加的收入可能是50萬,您看選擇哪個比較好?
對於上司而言,原本複雜的“問答題”已經變成了簡單的“選擇題”。實際上,筆者認為下屬有責任和義務,在請示工作的時候提交“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因為對於反映問題的下屬而言,他們才是問題的直接當事人,掌握著最全面的資訊和資料,最瞭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細枝末節,加之有著自己的利益需求,所以有可能、有必要也應當有能力提供出備選的解決方案。而此時,上司們所要做的,也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以及眼光和智慧,對列選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並作出方向性的判斷即可。
對於下屬而言,必須明確其實沒有哪個上司喜歡做“問答題”,所以把“問答題”拋給上司是不明智的做法,甚至會導致上司們出現錯誤的判斷或決定。能夠向上司提出“選擇題”的下屬,是為上司分憂的下屬,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職責和義務,把問題解決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
所以,筆者建議下屬把所請示的問題,由“問題題”改為“選擇題”,以便讓上司用劃勾的方式做出判斷,從而提高決策和執行的效率。上司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是第一反應所提倡的,是下屬積極調動自己的腦力和智慧的體現。
要為上司分憂而不單是分勞
如果希望被自己的上司關注和重視,第一反應:要為上司分憂而不單是分勞
工作中,下屬所承擔和負責的工作,其實都是為了實現上司的績效和職責。職場中,我們首先是為上司工作,這是一個基本規則;所以,在工作中是為上司分勞,還是分憂,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不可否認,每天所關注的、操辦的,其實最多的都是為上司分勞的事兒。例如:
每天,都在忙著手頭的工作,感覺筋疲力盡;
上司交代的工作,我們能夠很快完成並提交成果;
盡心盡力地輔導自己的下屬,希望他們能夠獨當一面;
兢兢業業地工作,為了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完、做好;
……
能夠讓自己的上司放心、安心、稱心和開心,純粹是下屬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作為職場人,特別是想有所作為的職場人,這些分內的、上司分配的工作,只能算是為上司分勞的工作。上司需要的,其實是不單能為自己分勞,而更能為自己分憂的下屬。
在上司的視野裡,下屬分為三類,他們分別是:
A類人:能分憂的人,上司們都有自己憂慮的事情,很多是難言之憂;而這些上司所憂慮的事情,是下屬們完全可以分擔的。筆者將那些能想上司所想,憂上司所憂的人,稱做為上司分憂的人。能為上司分憂的人,是積極主動地為上司著想的人,做的工作大都是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他們不會等待上司的吩咐或指示。
B類人:能分勞的人,就是上司叫做什麼就做什麼,且能做得很好。日常工作中,多數都是瑣碎的、例行性的工作,而這些工作耗用的主要是體力和時間,較少需要花費智慧,這些事情多屬於“必須做”的工作,而分勞的來源在於履行工作職責和上司的任務指派。
C類人:既不能分憂也不能分勞,且經常添亂的人;這種人不僅不能完成為上司分憂和分勞的工作,而且還經常為領導惹麻煩,添亂子,是註定要被淘汰的。
如果,我們希望能夠被公司認可,委以重任,首先必須使自己成為為上司和公司分憂的人。為上司分憂的人,能夠發現和注意到別人視線所不及的問題,並能夠主動提出解決方案;能夠提前預知到各種可能的問題和風險,並進而完成提醒和應對的策略;能夠打破潛規則,就那些司空見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