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日後的東家燕國。史書沒有記載這次用兵的結果,但顯然不是燕國擊退了侵略,否則史書不大會如此一筆帶過,連勝負都懶得說,因為那是用腳趾頭想也知道的事。還沒從子之之亂中緩過勁來的燕國,定然無力招架兩大國的進犯。面對強敵,燕昭王唯一的選擇,只能是低聲下氣地求和。秦、魏兩國也不想(或是沒有能力)趕盡殺絕,自然樂得講和。蘇秦後來在向齊宣王索還燕國十城的時候說,燕王是“秦王之少婿”,大概也是在這個時候攀的親。因為秦惠文王之後的兩位秦王,在位僅五年左右的秦武王沒有子嗣,從他動不動跟別人比力氣的行為看,他的年歲一定不是很大,如果有女兒的話估計年齡也會很小。據專家考證蘇秦索城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7年左右,那時秦武王剛死不久,其女兒怕是還未成人,嫁人的可能性也就不大。秦武王的弟弟秦昭王即位時還是個少年,更沒資格當人家岳父,所以燕昭王娶的十有*是秦惠文王的女兒。而這位秦王的生命此時還只剩一年,娶親或至少定親應該就在這段時間。
燕昭王娶沒娶秦王的女兒,這時候的蘇秦還不會感興趣,讓他關注的仍舊是本鄉本土的東周,因為東周君派人來向他求援了。
二。亂攤派是咱們的老傳統。
公元前312年的戰事中有一場是韓國、秦國與楚國之間的較量。楚軍包圍了韓國的城市雍氏,秦軍又從外圍包抄了楚軍,三方就這樣僵持對峙了起來。
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竟然把完全不相干的東周也牽扯上了。
眼看戰局一天天拖延,韓軍的後勤供應大概開始吃緊。韓國畢竟國力有限,要長時間供給戰時的各種軍需物品,肯定是有困難的,韓國主管戰略儲備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