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圖4),也到了雲岡石窟。
伊東認為中國建築是一個獨立、穩定的本源性體系,是在他三年漫遊的基礎上,從世界範圍的建築文化考察中得出的總體結論。而且他所指的“中國建築”體系仍是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內含地理、文化、氣候、結構體系等定義上的多樣性。當他在具體考察雲岡石窟時,並沒有關注中國建築體系的獨立、穩定性這個大問題,而是沉浸在對不同文化影響下的繽紛雜糅的雕刻、繪畫和建築手法的解讀中。比如,在《支那建築史》關於雲岡的文字中,他細緻辨析波斯、印度、犍陀羅、回教、希臘、西藏手法後,也舉例說明“屬於中國固有之手法者亦不少”。總之,雲岡在伊東眼裡是幅文化雜糅的“拼貼畫”。16而林徽因、梁思成、劉敦楨在1934年6月發表的《雲岡石窟中所表現的北魏建築》,特別強調石窟證明了中國固有的木結構體系,在外來文化大規模“入侵”下,仍維持其穩定、純粹的格局。與伊東的“拼貼畫”相抗衡,他們眼中的雲岡,呈現出一個“純粹主義”的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