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燕博如是說道:“罷了罷了,允之莫要再與仲卿打趣了,還是靜下來聽冷姑娘撫琴吧!”
隨著梁笙德的話音落下,場中氣氛頓時安靜了下來。尤其是那些在旁侍候的宮女宦人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出。
於是,空闊的大梁國行宮院子裡,頃刻間只有熊熊烈火燃燒的噼啪聲不時響起。
這方,在稍稍醞釀了一下情緒後,冷晴將十指輕擱於她面前的七絃琴絃上,揮指撥弄指下絲絃,一曲翁培倫的《餞別》自冷晴指下緩緩流瀉而出。
冷晴之所以選擇彈《餞別》而不彈她最喜歡的《廣陵散》,是因為冷晴覺得今天這個時間不適合彈《廣陵散》這種剛勁有力、感人肺腑,越聽越令人慷慨激昂,曲調還十分跌宕起伏的琴曲。
至於冷晴什麼不彈她最熟悉的《二泉映月》以及她最精通的《高山流水》……
那是因為炎子明曾說《二泉映月》和《高山流水》雖都是當世名曲,但他卻也是聽過不下百十遍了的。
冷晴想了想,既然成亦影希望聽她撫琴,自然是希望能聽到一首不一樣的或是沒聽過的琴曲的。若冷晴今日所撫的琴曲是成亦影也聽過不下百十遍的,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所以這《二泉映月》和《高山流水》雖是名曲,卻都被冷晴放棄了。
思來想去,冷晴忽然覺得今夜的情景,似乎彈《餞別》比較合適。
當然不單是因為冷晴覺得《餞別》這首歌曲很應景才選了這首歌曲,更因為在現代流行歌曲中,這首《餞別》是冷晴唯一能記住它的配樂的一首歌曲……
又因為《餞別》不是古典琴曲,而是現代流行歌曲,雖然它的配樂有琴音,而且貫穿整首曲子,但每每到了曲子的**部分,琴音便被架子鼓壓下去了。
一首現代流行歌曲只用一把七絃琴來彈奏配樂自然會顯得有些單調乏味,不過好在這裡是異世古代,在座的梁笙德、燕博、成亦影,以及圍在一旁的那些宮女宦人們也不知道什麼是現代流行歌曲更不知道架子鼓之類的樂器。所以,即便只有一把七絃琴,冷晴依然可以放心大膽地進行彈奏。
《餞別》既然是現代流行歌曲,自然是有歌詞的,就是詩仙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因此,在彈過了短暫的前奏後,冷晴就張口低聲淺唱起來: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一曲唱罷,錚錚琴音隨曲散。
冷晴一個女性的聲音自然沒有翁培倫那麼的低沉豪邁,所以一首《餞別》從冷晴口中唱出來,有些音調難免有些變了味道,不過有什麼關係?反正現場在座、在旁站著的那些人也沒誰聽過原唱!
雖然有些音調變了些味道,但總體而言冷晴的唱功還是不錯的,至少沒跑調不是。
這不,冷晴才唱罷,梁笙德就率先撫掌讚道:“曲好,詞更好。”
坐在梁笙德對面的成亦影亦夫唱婦隨地笑著讚道:“的確是首難得的好曲子。”話音略頓了頓,又聽得成亦影如是笑問道:“冷姑娘,不知這首琴曲是何人所作?梓檀以前似從未聽過。”
被成亦影這麼一問,冷晴忽然有些後悔彈這曲《餞別》了——
為什麼成亦影的好奇心會這麼強呢……這要她怎麼跟成亦影和梁笙德他們解釋?說這首曲子是她故鄉的人作的?
開什麼玩笑!她之前可是告訴成亦影他們,她的故鄉是在“大章國”的!如果她說這首曲子是她故鄉的人作的,成亦影再繼續追問是她故鄉的哪個人怎麼辦?難道她要為了一首曲子一直圓謊?要不乾脆這樣……
“唔……我能說是我自己作的嗎?”在電光火石之間,冷晴如此朝成亦影答道。並且,為防止成亦影繼續追問,冷晴當即又主動補充道:“前段時日在來秦山的路途中太閒了,突然有感而發就作出了這首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