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修真

先天一氣,在父精與母血交*合之時刻,必入虛無,則先天一氣自歸其中,如後天父母壯者而交*合又得其時,則子女亦先天充足,打個比方,嬰兒雖先天充足,但後天沒成人強大,所以抵抗力弱,力氣小,故必須補充後天營養和後天教養,而漸使其先天之能力全部顯象,如力氣增長,身高增長,智慧增加,否則,不補充營養,不吃不喝,則先天無以顯其變化待死而已,反過來,如無嬰兒之先天遺傳和先天無形生炁,則後天無所依託,故常有嬰兒早死,兒童夭折,未老先衰之事發生,此先天不足,無論如何補充後天,皆毫無用處,反促其速死。丹經有云:“若將有形成變化,細酒羔羊亦上升”。只有補充先天無形之生氣,才是根本。我中華丹道,最偉大之處就在於補充先天。

於層次來說,無緣因,無條件的自虛無中而生,曰先天,故不落因果,先天而天不敢違也。丹經雲:“不憶過去,不思未來,不擬現在,三心皆無”,無為而為,佛經有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皆對先天及如何進入先天而說之。有中生有,思憶存想而得,有為而為,落於因果,稱之為後天,故為天命所制,天生之必天殺之,有生有死,有命有運,是宿命的。

果真窮究至無上之根源,先天即後天,後天即無天。先天后天,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另,先天后天于丹道另有特別意義)。

第二節動靜之說

動分陽動與陰動,由中和趨於生長的運化稱之為陽動,有放射發散之意。由中和向衰敗及死亡,歸入於寂靜的動,稱之為陰動,有收縮之意。靜也分陽靜與陰靜,一為覺照合一之靜,一為頑空,死寂之靜。動若無靜主入其中而制之,則其動變大,成為亢陽,不可收拾,最終走向死亡。而靜若無動包之,則無以暢通和順,而其神不清明,必入昏沉,成為濁陰,大事壞矣。故丹經有云:“以鉛製汞,以息運神”。丹道修煉必須動靜相得、相宜。況絕大多數人,皆是動特多,而靜少之又少,其神紛芸變動,未能定止,日夜操勞,無而了時,一時之內,念起念滅,心隨物轉,本我已迷。故吾人之神,日為外物所奪,神去,氣亦隨處,神氣日耗,趨於死亡。而吾人身體也日日奔波,被物所使,神氣更失,必以靜來制之,故丹道入門之始,必以靜主之,明白靜之含義,靜者在於“安”,在於“無念”,在於“休息”,靜*功之道,即是告訴人們最佳休息方法而掌握之,“動”用於煉氣,動者在於“和順”,在於“連續而不滯礙”,無一絲間斷,莊子雲:“神無隙,乃成純氣之守”,放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刀兵不能害。此為氣長生。又“安”之意在於自然,安於連續之動而無念,所謂一靈獨存是為真神,丹經而云:“內煉之道,全在於綿綿若存,勿忘勿助”。

本門認為:“無絕對靜止,也無絕對運動”,任何運化和動機,都必需一“靜止”的背*景場所,以此暗暗隱含的無形“靜止”來允許“運化”之存在和成立,此遍一切之處的“靜止”即為大道一體同觀之“覺照”,寂然不動,無形無象,無我之“真觀”也。靜與動本一體,實不可分,由靜才能體現動機、化機、丹道之要,在於靜以得之,無靜、無以察動,無靜無以制動,丹道所有妙處之產生,都來源於一“靜”。只有“靜”才能做到順其自然,才能主宰命運,因命運本身是一種運動變化也,故修真聖典《陰符經》雲:“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故制之以至靜之道”,丹經有云:“其靜曰元神,其動曰真意”。

修煉之士,使此後天紛芸變化之各種識神歸於寂然不動之元神,使後天粗短、急促、間斷之呼吸歸於細長連續無滯之真息,使形體不再奔忙勞累,歸於靜養休息之狀態。如是神亦歸於身,氣亦歸於身,神氣形渾同一體,歸於吾未生之前的“形態”,神氣相抱,不分彼此,化為一氣,於吾之祖氣想吸相連相應,則玄牝立焉,玄關成矣。動靜合一,情性合一,性命合一。

第三節天地人三者的關係

何謂天,渾萬物而為一者曰天;分萬物而為二者曰地;合萬物而為三者曰人。天乃無形之天,地乃有實之地,人乃陰陽相間之人,人本於地而生於天,故人身亦是一小天地,人身之氣候亦同於天地氣候之規律,故《陰符經》有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理即地理,人心即天地之心,天機應於人機,人機反於天地之機,人身之真造化,無不合符天地之自然造化,凡人不能直接察之,唯道人知之,天地之冬至,必應於人身之冬至,天地之夏至必應於人身之夏至,凡人後知之,故稱後天,道人先覺之,故曰先天。行者果能修至自然而然之天然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