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由技擊兵器演化為人們強身健體的器械。人們不斷總結研究,創立了運劍之術,劍術也慢慢形成許多門戶派別,各有所長,異彩紛呈,套路有太極劍、武當劍、醉劍、崑崙劍、七星劍、峨嵋劍、對練劍等。新中國成立以後,劍被列為武術競賽專案。現代武術用劍的長度,規定為以運動員反手直臂持劍,劍尖達於耳垂為準。劍不開刃。劍的部位包括有:劍身、劍尖、劍鋒、劍末、劍脊、劍刃、劍格、劍柄、劍首、劍鞘和穗。七星劍古代名劍。劍身近柄處飾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子午鴛鴦劍劍長三尺,劍身為扁平狀,下部寬一寸半,上部寬八寸,劍身兩側為向上傾斜的尖劍,渾體如鋸條,二劍之劍尖形式不一,一為半圓環形,如月牙狀,月牙尖向外;另一雖也為月牙狀,但其中部有一突出槍刺狀槍頭,劍把為扁平形,上扎布帶,劍把上有圓盤鐵護手,劍把一側有月牙形護手刀,薄而鋒利,劍把末有雙稜形狀槍刺,此器四面有刃,甚是鋒利。龍泉劍古代名劍,亦稱”龍淵劍”。出自河南西平縣。取當地龍泉水淬劍而得名。逸龍劍劍身有龍形圖案,因而得名。無劍穗,其劍術套路的主要擊法劈、刺、扎、撩、點、崩、擊、截、抹等。
雙劍:雙兵器之一,兩劍合攏似一劍,雙劍的劍格(護手盤)各為一半,對合的一面為平面,使兩劍合為一體。劍身與單劍不同之處為單劍兩面有脊,而雙劍僅一面有脊,對合面為平面,兩劍柄首分別各配一根單劍穗。雙劍同歸一鞘。少林子母鴛鴦劍少林雙兵器之一。全長三尺,為歷代少林僧徒習武防身之用。龍鳳雙劍雙兵器之一。浙江龍泉出此劍,在兩劍有脊的一面分別配有龍(為右手所使之劍)、鳳(為左手所使之劍)圖案。兩劍柄首各配一根雙劍單穗,雙劍同入一鞘。雌雄劍古代雙兵之劍。舞練技法與其他雙劍同。但制此劍之材料甚是高階。雌劍為左手使,雄劍乃右手使。拂塵劍古代異樣雙兵之一,為道家所使之兵械。由一把拂塵與一把單劍組成。
軟劍:軟器械的種類很多,有些由於歷史的變遷,逐漸難使世人所見,下面介紹兩種鮮為人知的鏈子劍和劍鞭。鏈子劍明、清時代的一種軟兵械。用一根長鐵鏈將兩把短劍相聯,使用時能首尾相呼應。劍鞭軟兵械的一種,由一把短劍與一根鐵鏈相連線。劍長為3尺,有尖,兩面有刃。鏈長為4尺,尾端一節連小錘加系綵綢,以作鞭用。
槍:是一種在長柄上裝有銳利尖頭的兵械。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原始的長槍僅僅將木棒頭削尖就是了。漢時的槍與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長木杆或竹竿為杆,裝上銳槍槍頭,配以槍纓即製成。不同用途的長槍其長度各不相等。用於車戰、騎戰的槍顯長,用於步戰的槍顯短,用於守城御寨的槍顯長,用於進攻的槍則短。長槍可達八米之餘,短槍可為一點三米之多。現代武術中槍術競賽套路用的槍,其長度不能短於本人直立直臂上舉時從腳至槍尖的長度。槍的種類很多。以宋、明兩代為最盛,創造了式樣繁多、用途各異的槍,廣泛用於步兵和騎兵。新中國成立後,槍術被列為正式武術比賽專案。槍由槍頭、槍纓、槍桿和槍鐮等組成。
槍頭:也稱槍尖。槍頭為鋼或鐵製,古時以銅製。現代武術所用的槍頭,式樣為單個菱形,脊高刃薄頭尖。
槍桿:槍的組成部分。槍桿多用木製之,椆木最佳,合木軟輕次之,白蠟杆更次之。槍桿後端要粗及盈地,愈向槍頭愈細,槍桿要直而不曲,細而不軟。槍纓:槍頭下的裝飾物。槍纓用犀牛尾、犛牛尾、馬尾等制之,現常以紗、絲制之,多為紅色。其用途在於,搏刺時槍纓抖動可以迷亂對方,並能擋血。平時演練時則可壯聲勢。長槍此種槍屬明代兵器,槍頭長三寸三分,重一兩三錢,槍桿狀盈。古矛槍明代鐵兵器,槍頭長七寸,重四兩。其方稜扁如蕎麥,前頭尖銳,用於透刺。梨花槍是長矛和火器的結合型兵器。採用無纓的普通長槍,在原槍纓部位縛一噴火筒,同時點燃,用火藥燒灼而殺傷敵人。藥盡有可用槍頭刺殺。藥筒中噴出之藥,如梨花飄落而得名。宋代李全之妻楊妙貞所創此槍套路,世稱她”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鉤鐮槍槍長七尺二寸,其中槍頭為八寸。槍頭上尖銳,其下部有側向突出之倒鉤,鉤尖內曲。槍桿長六尺,粗圓徑為四寸,以木製成,杆尾有鐵鐏,長四寸。九曲槍槍長一丈一,槍頭如蛇形,頂尖而鋒利,兩側薄刀,整個槍頭長一尺餘。明代馬戰的主要兵器。主要用法有:攔、拿、扎、刺、搭、纏、圈、撲、點、撥、舞花等。太寧筆槍槍頭銳利,槍頭刃下數寸裝一小鐵盤,上面有刃。因其槍頭如筆狀,故得此名。花槍槍桿長五尺,梭形槍頭,槍頭下紅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