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古武器

槍桿粗不攻把。由於槍桿較細,抖動時槍頭顫抖不停,使人難以捉摸槍尖戳處,使人眼花繚亂,故得此名。雁翎槍清代兵器。通體長七尺二寸,其中槍頭為八寸,槍桿長六尺,粗約三寸餘,硬木製成。槍頭為鍊鐵所制,其式樣與雙鉤鐮槍相似。惟槍尖為扁平梭形狀。杆尾有鐵鐏,長為四寸。

雙槍:這裡將雙槍和雙棍合併為長雙械介紹。雙棍兩棍長度一樣,一般與持棍者的身高差不多,使雙棍要比使單棍難度大很多,初練時兩棍勻調,容易互相碰撞,久練後方能掌握。雙棍練舞花兩手應錯開方位,若左手在前,右手必在後,左上則右下,如此雙棍才不致相碰。雙棍與單棍材料一樣,多以木蠟杆為主,但棍根與棍稍粗細比例不能相差太多。單頭雙槍採用白蠟杆為槍桿,鋼製梭形槍頭,槍頭和槍桿相接處系扎紅纓。單槍的長度,等於使槍者身高的一人一手高。雙槍則稍短一些。雙頭雙槍在白蠟杆的兩頭均裝上槍頭,雙槍共有四個槍頭皆配有紅硬。雙槍的長度與單頭雙槍同。

矛:古代長兵器,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狩獵工具。秦漢和三國時,多以長矛為主,用於馬戰。至兩晉南北朝時,矛開始向槍的方面過渡及演變。蛇矛通體鐵製,由矛頭、矛柄、矛鐏三部分組成。矛頭長二尺餘,扁平,彎曲如蛇形,兩面有刃,故稱蛇矛。長矛矛頭長七八寸,形如槍頭,呈稜形。其下與柄相接,矛柄也可硬木製,粗如盈把,長一丈六餘有餘。矛鐏是柄的飾物,也有銅製者,呈錐尖形,可使矛插地而不倒。丈八蛇矛矛曲如蛇,長一丈八尺,故名。

殳:古代長兵器。是一種直而長的打擊兵械。由竹、木製成。殳長約一丈二尺,兩端以銅、鐵箍之。頭頂端有圓筒形、多稜尖角形等。隨著車戰消逝而減弱了殳的實戰價值和攻擊作用,後逐漸將殳演變成棍、棒的技擊器械。少林殳長一丈二尺,八稜形又作杵棒,約五尺,兩端粗頭各有鐵刺百餘,旁皆鐵齒。

棍:武術長器械。棍有木製和金屬製兩種。木製的棍有齊眉棍、三節棍、二節棍等。金屬製的棍有鐵頭棍、渾鐵棍、渾銅棍等。還有鐵製的帶齒帶鉤棍,如爪子棍、狼牙棒、鉤棒等。棍是原始人類最普遍使用的兵械之一。各朝各代無論是軍中武術還是民間武藝,都對棍尤為重視。新中國成立以後,棍列為武術競賽專案之一。多用白蠟杆制。根據《武術競賽規則》規定棍長不得低於本人身高。故有”棒齊胸、棍齊眉”之說。棍的部位可以分為棍身、棍根、棍梢三部分。棍頭是棍杆較細的一端的頂部。棍根是棍杆較粗一端的底部,棍梢是棍杆中細的一頭。棍術的技擊特點是勇猛、快速、多變。其流派很多,僅明代就有少林棍、張家棍等十幾種著名棍術。少林棍棍的一種。木製,長八尺至八尺五寸,通體一般粗細。相傳為明代少林寺武僧習武所用。齊眉棍棍的一種。常以白蠟杆製成,粗有盈把,棍豎直與人眉高度齊,故得此名。盤花棍因其棍身刻有花紋,故得其名。盤花棍的用法主要有劈、崩、掄、掃、纏、繞、絞、雲、攔、點、撥、挑、撩、掛、戳等。柺棍木製。在棍身中間有一突出橫拐,長約七八寸,故名。其主要擊法有劈、攔、挑、掛、戳、點、撥、撩、絞等。連珠棍由一根長棍和兩根短棍組成。每根棍的兩端各有一鐵箍,箍上有鐵環,互相連線。用時雙手揮動長棍,同時帶動二短棍。其主要用法有劈、攔、掛、甩、絞、繞、點、撥、等。水火棍古時供差役使用之棍。形如短棍。棍的一半塗紅色,一半塗黑色。紅為火之色,黑為水之色,故名。長梢子棍棍的一種。由長短不同的兩根木棍以鐵環相連線而成。短棍的長度是長棍的一半,練時單手握住長棍的端部,舞動時以長棍帶動短棍。梢子棍的擊法有劈、掃、掛、甩等,亦可雙手持棍。兩頭梢子棍一根長棍,兩頭各一根短棍,以三個鐵環與長棍相連線,三環的中間一環兩側也可以另加兩環為響環,配有響聲,舞動起來首尾相顧。連珠雙棍由一根長棍和兩根短棍相互連線而成。棍頭之間三個鐵環扣連。

棍棒軟械:二節棍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原稱大盤龍棍和小盤龍棍,但當時的大盤龍棍一端較短,一端較長,後來演變成現在的樣子,即全長約三尺,棍身每節約一尺,與普通常見的三節棍粗細相同,中間有一鐵鏈連線,也有一尺左右長。二節棍短小精悍,可以摺疊,是防身禦敵的重要武器。其威力很大。它可長可短,可以將二節棍疊在一起拿在手中使用,亦可以拿著任何一端使用。招式有點、削、抽、彈、掃、纏、拉、圈、提、敲、打等,還可以絞奪敵方之兵器。二節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是年輕武術愛好者最想學的器械。三節棍是以鐵環串連三條等長短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