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用文官控制武將。對此,他曾說道:“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我現在選派能幹儒臣派往天下各州,即使這些人全部貪汙腐化,也沒有一個武臣危險。”而問題的關鍵是北有虎視眈眈的契丹遼國,如果重文輕武成為一種風氣與時尚,誰還願意當兵打仗?軍隊哪來旺盛的鬥志與強大的力量?
在軍隊的具體管理上,宋太祖的一些措施也弊端多多。
過去,禁軍全部屯駐京師,自宋太祖將其改造為王朝的主力部隊後,不得不採取“內外相制”的辦法分地駐軍。主要威脅來自契丹,他就將禁軍約百分之六十六的兵力屯駐北方,百分之七駐紮南方,百分之二十七守衛京師。為了將軍權完全集於皇帝一人之手,趙匡胤還創立了“更戍法”:除守衛殿前的諸班外,所有其他禁軍都要按期輪換到某地戍守,將領自然也要不斷調換。常常是某位將領剛剛調到某軍,還沒有達到官兵相熟的程度,很快就被調往別處了,“兵無常帥,帥無常兵”。宋太祖的目的所在,就是防止將領###。要想叛變,必先結成黨羽;黨羽間必有一個相互熟悉、瞭解的過程,只有慢慢加深感情才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