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之久,幾乎走遍了淮西、豫南一帶的名都大邑,飽經岐視凌辱,備受艱辛苦難。這段生活不僅鍛鍊了他的體魄,磨鍊了他的意志,更接觸了社會,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熟悉了淮西、豫南一帶的山川河流、地理形勢、風俗人情及物產資源,對他以後指揮作戰、一統天下產生了重要的積極作用,成為他人生中一筆難得的寶貴財富。

回到皇覺寺的他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他開始廣泛結交朋友,主動外出探聽訊息,掌握江淮流域的紅巾軍起義情況,瞭解元末天下大勢。在雲遊途中,他深知文字書籍之重要,歸來之後,開始發憤讀書識字。

就是做著這些的朱元璋,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志向,不過是想多增加一些知識,多瞭解一些情況,多懂得一些道理,使自己活得清醒一些。

一天,兒時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湯和從濠州城中悄悄捎來一封信,說他已投奔到紅巾軍郭子興部下,勸他趕去入夥。

朱元璋投身佛門乃為生計所迫,自然不願一輩子遁入空門,可又不想離開皇覺寺這塊難得的“淨土”。心中猶豫不決,就到村裡去找曾在一起放牛、剛從外地回來的周德興討主意。周德興也吃不準,就要他回廟後向菩薩問一個卦,以決定去留。朱元璋滿腹心事地往回走,未到山門,隔老遠就聞到了一股煙氣糊味。他趕緊飛奔向前,不覺大驚失色,只見皇覺寺變成了一片斷壁、幾堆瓦礫及冒煙的樑柱,而師兄師弟們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不知去向。放火燒廟乃元軍所為,因紅巾軍念彌勒佛號,而皇覺寺裡供有彌勒佛像,元軍害怕寺廟與紅巾軍有染,就燃起了一把沖天大火。

無家可歸、無處落腳的朱元璋又一次被逼到了“死角”、逼上了“絕路”,他不再有半點猶豫,轉向離開嫋著青煙的廢墟,毅然決然地向濠州城內的紅巾軍奔去。

《皇明祖訓序》對此寫道:“年二十四,委身行伍。”

冥冥中彷彿有一雙看不見的命運之手執著地推動著朱元璋按照“既定”的皇帝之路不斷前行。

這“命運之手”並非神靈,而是元末發展著的天下大勢,它不知怎麼就選擇、看中了朱元璋,透過他來翻開元末明初的歷史新頁碼。

紅巾軍是一支典型的農民起義軍,他們頭裹紅巾,身穿紅衣,肩扛紅旗,故稱紅巾軍,也叫紅軍。又因為戰士多信白蓮教,燒香拜佛,又稱香軍。白蓮會首領韓山童首先發難,劉福通起事成功,各地白蓮會眾及其他農民軍紛紛起兵響應。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紅巾軍控制了東起淮河流域,西至漢水流域的大片土地,猶如一把利刃將元帝國攔腰切為南北兩段。

朱元璋投奔的是紅巾軍郭子興部。郭子興原為定遠富民,當地白蓮會首領,與農民孫德崖等人起兵反元,佔據濠州,部眾達數萬之多。朱元璋身無長物,只得先從步卒幹起。

一天,郭子興巡查營房時,見到一位身材高大計程車兵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問過姓名,得知他叫朱元璋,又從隊長那兒瞭解他的有關情況,不覺暗暗喜歡上了這位大個子士兵,就將他調到帥府當差,升為親兵十夫長。

朱元璋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遇,總是衝鋒在前,吃苦在前,加之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很快就博得了良好的聲譽,受到士兵的愛戴。

這一切都被郭子興看在眼裡,很快就得到他的信任與器重,將朱元璋視為心腹之人,並親自主婚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他。連朱元璋自己都沒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情,眨眼間就交上了好運,成為元帥府的乘龍快婿。一年後升為鎮撫,躍為帶兵軍官。

不久,他回鄉招募了數千士兵,又招降了數萬民兵,將兒時的夥伴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安插其中擔任要職,重新整編,加強訓練,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隸屬他本人的新軍。

有了實力強大的直系武裝,朱元璋覺得自己有了一點資本與分量,這才不像過去那樣顯得格外自卑。

。 想看書來

狹隘變態的農民皇帝(5)

正在這時,滁州名士李善長前來軍中謁見。朱元璋早就知道他的名氣,不覺虛心而誠懇地問道:“當今一片混亂,到處都是戰爭與分裂,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太平?”他所考慮的,心中所向往的,仍是那種平和、安逸、富足的農耕社會。李善長回道:“秦末亂世,跟現在的情況差不多。可漢高祖卻以一介平民,五年時間,成就帝業。公乃濠州人,距漢高祖故鄉沛地不遠,山川王氣,公當秉受。如能仿效漢高祖所為,天下不難平定。”朱元璋聽了,不覺大聲叫好。元朝綱紀紊亂,天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