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僅於此。
趙姬被逐,在一個以血緣宗法制度為基礎的社會,此舉被視為大逆不道,不僅有損國王尊嚴,也使得秦國在天下人眼裡顯得無法無天、不忠不孝,從而喪失立國之本。對嬴政這一有百弊而無一利的舉止,大臣們不禁紛紛起而勸諫。嬴政怒不可遏,將敢於上前的勸諫者一連殺掉了二十七個。二十七顆腦袋在地下血淋淋地滾動著也沒能阻止那些後繼的勸諫忠臣,眼看第二十八位大臣茅焦的腦袋又要落地滴溜溜打轉,這時,年高德劭的華陽太后——就是那位一言九鼎使得異人立為太子的華陽夫人——出面了,將嬴政一番斥責並曉以大義,他這才不得不將心中狂暴的情緒稍稍收斂,放了茅焦,“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陽,復居甘泉宮”。
而對呂不韋,雖是嬴政的親生父親,但在名義上只是他的仲父、昔日的老臣,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禮義束縛,就不會存在大臣上殿勸諫的問題,至多不過弄出一些宮廷的議論與民間的輿論而已,他就可以沒有顧忌、毫不客氣地發洩整治了。於是,在放逐一年之後,呂不韋似乎不安於本分,還有“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駱駝死了架子比馬大”,餘威猶在。這時的嬴政,也不管什麼親生父親不親生父親了,將對母親無可奈何的情緒統統一股腦兒地傾斜在這位倒黴而可憐的仲父頭上——再滾遠一點吧,滾到荒涼的蜀地,滾到遙遠的天國去吧!
“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之極也。”呂不韋唸誦著自己在《呂氏春秋·節喪》中寫下的這一有關生死大事的哲理名句,不禁顫巍巍地舉起了注滿鴆酒的酒爵,凝視良久,然後一飲而盡。
人們以為呂不韋是嬴政的生身父親,也會像迎回母親趙姬那樣將他迎回咸陽繼續為相的。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秦王竟如此刻薄寡恩。至此,尚對嬴政抱著一絲仁慈幻想的人們算是徹底絕望了。
如此殘忍地對待生父呂不韋,嬴政是否有過後悔的念頭閃現?
我們從他將“竊葬”呂不韋的門客或流放或遷徙或撤職的處理,從呂不韋死後只有一堆荒冢連塊像模像樣的墓碑都沒有的淒涼境況可以得知,他從來就不曾後悔過!也許,他還為踢開了一直橫在他腳前的一塊絆腳石而感到沾沾自喜,為驅逐了一直蒙在他心頭的陰影而歡呼雀躍,為毫不留情的果斷決策、為翻雲覆雨的計謀手段而自我欣賞不已呢。
三
我們可以將嬴政不念舊情一再放逐呂不韋,迫使他不得不飲鴆自殺視為嬴政人生的一個轉折與標誌。儘管他親政後就流放了呂不韋,儘管呂不韋不會對他構成威脅不會奪取他的王位,但呂不韋的威嚴與管束從小就在他心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只要一想起他,全身就會下意識地湧過一陣戰慄與懼怕。呂不韋一死,這個世界上,他可是半點束縛都沒有了。
至此,經歷過一番艱難困苦的歷程,有過靈與肉的搏鬥與廝殺,趟過交織著成功與失敗之河的秦王嬴政終於一步步地走上了成熟之路,具備了成就帝王大業的素質及修養。
他親政後所的秦國,也在歷代先君、特別是在無冕之王呂不韋的刻苦經營之下,已擁有關中、巴蜀兩大農戶基地,財富總數佔全中國“十居其六”;擁有車、騎、步等兵種齊全的精兵百萬以上;全國上下,治理井然,民心一體。也就是說,秦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已達到了六國遠遠不及的峰巔。謀臣如林,將士如潮,上下一心、國庫充實,消滅六國的主客觀條件都已具備。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奠定封建皇權的鐵血之王(5)
嬴政可要實現他一統天下的雄才大略了!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跨上戰車,揮舞太阿劍,劍鋒直指韓國。一場掃平六合的血腥戰爭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如果不是嬴政即位,沒有嬴政的遠大志向,秦國也會統一六國。就當時的局面而言,明眼人一看就可明白,強秦之勢早已形成,不可阻遏在所必然,橫掃天下不過是早晚之事,就看這一歷史重任到底落在誰的頭上,由哪一任、哪一位秦王來完成。
嬴政毫不猶豫地擔當起了這一宏偉任務。
他的肩膀雖然稚嫩,身軀雖然柔弱,但他意志堅定,心胸遠大,頗有一股氣吞山河之勢。獨特的身世、壓抑的童年、特殊的遭遇造就了他的雄才大略,使得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秦軍從那高聳的西北大地——黃土高原俯衝而下,有如猛虎下山、狂飆席捲,大地在秦軍鐵蹄的踐踏下隆隆作響,整個世界似乎都在顫抖。
嬴政的復仇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