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曹操。以官渡之戰為轉折,曹操逐一蕩平群雄統一北方,奠定魏國基業,便是一件勢如破竹、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他的人生事業,也因此而進入了一個嶄新而輝煌的鼎盛時期。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5)

曹操的評價之謎主要表現在他的一言難盡。他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其言行舉止往往因評價者所取的角度不同,觀點與看法截然相反。就歷史上 的真實曹操而論,他不是某一理念的化身,而是具有多重性格、正邪兼揉的複雜人物,也就是說,他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一個豐富完整、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我們從這一角度理解曹操的“完人”形象,當更為準確貼切。

小時候,他就喜歡弄點惡作劇,並將這種“把戲”玩到了他的叔父身上。據傳說,曹操的叔父一直看不慣他那無拘無束的行為,常到他父親那裡去告狀,而每一次告狀的結果免不了會遭來父親的一頓斥責與怒罵。曹操對此又恨又怕,後來就轉動腦子想了一個法子整治他的叔父。一天,他遠遠地看見叔父走了過來,就故意做出一副張牙咧嘴的樣子,將一張小臉扭曲得不成人樣。叔父驚異地問他:“你這是怎麼啦?”曹操回答說自己突然中風了。叔父嚇得不行,趕緊跑去告訴他的父親曹嵩。曹嵩一聽也急了,忙將曹操叫去一看,並未發現半點異樣,就說:“叔父剛才說你中風,怎麼這麼快就好了?”曹操說:“我玩得好好地,怎麼會中風呢?肯定是叔父不喜歡我,就這樣故意誣告我、詛咒我。”曹嵩一聽,也就聽信了兒子的話。此後,叔父又來反映曹操的不是,曹嵩就不肯相信了。於是,曹操也就更加放蕩無度了。

傳說固然當不得真,即使所言不虛,也是小孩子的調皮搗蛋,大可不必“上綱上線”,可那些反對、醜化曹操的人卻總是以此為據來證明曹操的奸詐與生俱來、無可更移。

另一則曹操忘恩負義的傳說更是家喻戶曉。說的是曹操不肯與董卓同流合汙,帶領幾個親隨騎兵改名換姓逃出洛陽,抄小路朝東邊他的家鄉譙縣急馳。出虎牢關路過成皋時,到他過去的好友呂伯奢家裡借宿,突然聽到磨刀霍霍的聲音,又聽得“縛而殺之,何如”的人語,曹操以為是友人家屬為邀功請賞而捕殺自己,遂先行下手,揮刀殺死八名無辜後,卻發現廚房裡綁著一頭肥豬。疑誤殺人之後,一行人只得繼續逃竄。結果途遇沽酒買果而歸的呂伯奢本人,曹操又一錯再錯地乘機揮劍將友人砍於驢下。他對自己的殘暴行徑辯解道:“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幹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同行的陳宮說:“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回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以上故事出自羅貫中之手,見諸《三國演義》第四回,充分說明了曹操的多疑不義、殘忍自私及強詞奪理的虎狼之心與卑鄙醜惡。特別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簡直成了後來的獨夫民賊們所信奉的一句格言與人生信條,在歷史上起了相當惡劣的作用與影響。

然而,這段故事也只是羅貫中的“演義”而已。類似的記載還見之於《魏書》、《世語》、《雜記》三書。

據王沈所著《魏書》記載,曹操投奔呂伯奢,適逢友人不在。他的兒子及幾個同伴見到曹操那健壯的馬匹及珍貴的財物,頓起不義之心,不禁動手搶劫。曹操發覺,為奪回財物,便親手將這幾人殺了。由此可見,曹操殺人之舉當屬自衛性質,並無多少非議之處。

郭頒的《世語》一書比《魏書》稍晚,然內容則大不相同:曹操到呂伯奢家時,伯奢不在,他的五個兒子便熱情地款待曹操。曹操疑心主人害他,趁天黑動手殺死八人而逃。這則記載明顯是曹操出錯,誤殺無辜。

而比《世語》又晚的孫盛所著《雜記》,則在《世語》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產生誤會的細節,就是將食器相碰之聲誤以為是兵器撞擊之音。曹操以為呂伯奢的兒子要向他“下手”了,便“先發制人”地趁黑將其殺死而逃,事後還悽愴地說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乍一看,作者所記內容並無多大更改,加一細節後,還使得曹操的殺人變得更加“合情合理”了,只是附著其後的那一句話語,才算絕妙的“神來之筆”。這筆一加,曹操的形象就發生了本質變化。

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6)

曹操在奔逃途中誤殺呂伯奢家人決不會是空穴來風,看來還真有其事。但所殺是呂伯奢兒子一人,還是有他兒子的同夥及其家人,有否呂伯奢本人,所記就不一致了。從《魏書》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