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社交技能、改變消極的自我認知、運用冥想練習而非藥物減少社交焦慮,來緩解和克服害羞。
我真誠地希望,中國的讀者可以透過《害羞心理學》一書學習到有價值的知識,比如:害羞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你決定改變,該如何挑戰你的害羞等。
最後,我還要鼓勵中國的學者對害羞進行系統研究,因為我們所做的工作只是對害羞總體情況的概述。為了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本性,還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導言(1)
在過去的四年裡,我指導了害羞心理學的研究,幫助大家理解人類天性中令人著迷的一面。作為一個父親和教師,對於“害羞對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影響”這一問題,我有著特有的敏感。而作為一名社會科學家,這種特有的敏感促使我對“害羞”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並對其進行了系統分析。
我在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場演講,主題是“一定的社會情境會對人類思維、感覺以及行為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改變”。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為大家講述了最近剛剛結束的一項實驗:大學生在一個模擬監獄中分別扮演警察和犯人。儘管這些人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而且他們在先前的心理測試中也都是完全正常的,但是,他們僅僅在監獄裡待了幾天之後,行為便變得古怪,甚至出現病態。
在實驗中,“警察”對待“犯人”的行為表現是從最初的壓抑自己到後來的粗魯,甚至暴虐;而“犯人”對權力所做出的反應則是消極、無助,最後轉為只是一味懦弱地遵守監獄中所有的條令。這個實驗本來計劃要實施兩個星期,但由於模擬監獄中實驗者的人格和價值觀產生了急劇的變化,實驗不得不在六天之後宣告結束。
這些僅靠擲硬幣來隨機選擇扮演“警察”和“犯人”的男孩們,為何沒有經過訓練就如此容易地進入了角色呢?這是因為他們在家庭、學校以及媒體等日常生活中曾獲得過權力或經歷過不公正待遇,已經理解“警察”和“犯人”的身份對他們意味著什麼。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對警察的管理是依靠公共機構制定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詳細規定了什麼事情是你願意做卻不允許做的,什麼事情是你不願意做但又必須做的,因而他們的行為自由經常受到限制。而犯人雖然可以選擇服從命令,但同時也可以選擇反抗這些強制命令,而通常反抗的結果只會是懲罰,因此大多數犯人都選擇服從命令,去做“警察”希望做的事情。
導 言
在與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警察與犯人之間的心理狀態與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師生之間、醫患之間的心理狀態是一致的。我問他們:“你能想象這兩種思想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腦子裡,兩種思維方式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情況嗎?”出現這種狀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極度害羞的人。
有一些害羞的人同時具有做一件事的願望以及怎樣做好這件事情的打算,但是卻不能付諸行動,比如害羞者參加一個舞會,他們知道怎麼跳,卻不敢邀請別人跳,或者不敢接受別人的邀請。類似地,在課堂上,一些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並且想給老師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但是,他們卻不敢舉手和吱聲。他們之所以羞於行動,是因為他們身體裡面的“警察”發出的指令:“你看起來很可笑;大家會嘲笑你;這裡不是做這種事情的地方;我不允許你這樣做;不要舉手、不要做志願者、不要跳舞、不要唱歌或者做些事情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你只有不被看到或者聽到才是安全的。”而此時害羞者體內的“犯人”便決定不再去冒險,而表現出懦弱的順從。
演講結束後,兩個學生來找我,希望能夠針對他們的問題得到更多的有效資訊。他們的問題是:害羞使他們備受折磨,在公共場合他們都感到很困窘。我們可能驚訝於他們的反應是多麼的不正常,但是在年輕人中這並不罕見。我能做的只有傾聽,卻解釋不了害羞的原因、導致的後果以及“治癒”的方法。我只好建議他們到圖書館看書去尋找答案。 。 想看書來
導言(2)
演講期間,大家知道我將要開一個討論害羞的非正式會議,很快就有12個學生加入進來。起初,學生們並不活躍,也沒有開展激烈的討論,但當話題轉移到他們最關切的害羞上時,大家便開始積極地分享自己的經歷。
當回顧我們所知道的關於害羞的科學研究方法,令人驚奇的是:幾乎沒有什麼研究是有價值的。對於害羞的研究都是關於人格特質的,例如困窘、愛面子、怯場、演講障礙等,卻沒有對害羞的心理動力做出直接和系統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