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我很欣喜地聽到《害羞心理學》中文版即將面世的訊息。這樣,中國的學者和讀者可以讀到我撰寫的《害羞心理學》一書。自1972年以來,我一直致力於探索害羞產生的原因、導致的結果以及害羞到底與什麼相關。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也深深地被人類害羞的現象所迷戀,也加深了我對害羞的研究興趣。我一直有這樣的願望:能夠將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成果運用在實現生活中,幫助更多的人克服害羞,我的願望不僅是幫助美國害羞的人,也包括全世界所有害羞的人。
我的研究小組發現,在人類所有族群中,害羞在亞裔美國人中最為普遍,這一現象也從跨文化調查中得到證實:我們研究了很多國家的人,中國人和日本人是最害羞的。我們也曾探究原因,在亞洲文化中,害羞往往被當做一種美德,如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謙遜和低調的舉止,人們更願意成為團體中的一員,而不是與眾不同的個體。但是,大多數的受訪者也表示,希望自己不要害羞,或者沒那麼害羞。害羞會限制一個人的言論自由和個人發展,很多人把它描述為“自我施加的心理監獄”。因此,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特別介紹了很多糾正害羞行為的練習,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完成。我在斯坦福大學建立的害羞診所現在也是帕洛阿爾託大學(Palo Alto University)計劃的一部分,我們的一些觀點已經在這裡得到了驗證。
在本書面市之後,我們在害羞的治療上又有了一些新的進展,下面我會對此做一簡要說明。此外,歡迎中國的讀者朋友訪問我們的網站:,也希望很快能夠有中國的學者將它翻譯成中文。
害羞治療的新進展
1977年我在斯坦福大學心理系建立了第一個害羞診所,旨在探索和試驗不同的治療方法。在確證了三個最主要的治療策略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明顯減輕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害羞症狀之後,我們把診所開進了社群,讓更多想要克服害羞的人能夠得到幫助。現在害羞診所是帕洛阿爾託大學醫療保健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從事害羞治療工作,並且作為研究中心對害羞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研究。我們的基本方法是在最初的個人面談問診之後,進行團體治療。每個小組由包括男女在內的4~8個人組成,並且配有男性和女性治療師,每個療程持續8~12次。我們的三個治療策略是:
1。減少焦慮:運用冥想練習、放鬆練習和機能反饋療法;
2。認知重建:糾正害羞的人給自己的消極資訊,使他們變得更加積極,並願意獲得支援;
3。培養社交技能:透過示範、在小組中公開表演、建設性反饋等方法,幫助他們培養基本的社交技能。
在每兩次治療之間,小組成員還要完成我們安排的“家庭作業”,就是在家、學校和工作單位做相關練習,並將這些經歷和組員們分享。
我們運用的認知重建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核心,也是治療包括害羞在內的焦慮障礙的主要策略。從專業角度來講,害羞屬於社交焦慮症(SAD)的範疇。在這方面的最新進展是,我們正在研究正念減壓法(MBSR)的有效性。害羞是產生和思考更多消極的自我參照的過程,這也是導致整體社會評價趨於負面。新的研究表明:這種自我參照過程(SRP)可以透過參加一系列的心理學練習來改變。慢慢地,害羞者會在平時有意識地留心自己注重自我缺點、忽視優點的無意識心理過程。對比沒有接受正念訓練的害羞者,使用正念減壓法的人增加了積極的自我認知,減少了消極的自我認知,並且減輕了焦慮症狀,增強了自尊。因此,正念減壓法可以減少社交焦慮症中不適應的自我認知。
害羞的藥物治療
一些藥物能夠減少害羞的生理症狀,但對害羞者的內心感受是沒有作用的。如果非常害羞的人決定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請務必找一位專業的心理醫生,請他介紹每種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並且根據病人的情況,對症下藥。
最近的研究顯示,認知行為療法和藥物相結合的結果是令人失望的,加入藥物後治癒的有效率提高不足3%。並且,那些長期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確實不如沒有用藥的人,所以研究者需要重新考慮抗抑鬱藥物是不是對所有人都有療效,這裡醫生的指導用藥就顯得更加重要。我們可以充滿希望地認為,無需連續使用的低劑量藥物,可能比常年服用高劑量藥物更加有效。
總的來說,我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害羞是一種習得性心理狀態,人們可以透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