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的前一年,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的四月,一個四十八歲的詩人悄悄地離開了北京。
詩人的名字叫龔自珍,號定庵。他出生於浙江省杭州,母親是清代著名的學者段玉裁的女兒,他也受過外祖父的啟蒙教育,小時候跟外祖父學《說文解字》。父親是進士出身的高階官僚。應該說,這位詩人是在優裕的環境中成長的。
龔自珍的性格從小就多愁善感,據說在黃昏吋聽到如咽如噎的嗩吶聲,立即就會暈倒過去。他的詩中說:
行年迨壯盛,
此病恆相隨。
可見到了壯年之後,他這種因黃昏的嗩吶聲而暈倒的怪毛病,仍然沒有得到矯正。
他四月單身離開北京,九月又北上接家屬,但他終於沒有進入北京,而是在北京郊外的固安同家屬匯合。
看來是為了避入耳目。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有人說是因為他同皇族的愛妾之間的曖昧關係暴露,感到處境危險。也可能是這樣。當時都傳說他的情人就是著名的顧太清女士,而這種傳說也並不是不可能的。
顧太清,字子春,是滿族婦女。她容貌美麗,雖是滿族,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卻造詣很深,是具有傑出文學才能的才女,著有《東海漁歌》和《天遊閣詩稿》。她是乾隆皇帝的玄孫奕繪的側室,也是載釗、載初兩個輔國將軍的母親。
她的作品一般被認為不拘泥於格式,具有自由奔放的特點。所以她寫的詞要比詩好,在清代的詞當中恐怕應列入前五位。詞又稱“詩餘”,沒有詩那樣嚴格的規則,這種形式輕鬆自在,適宜於表現個人的情感和情緒。她的性格一定也很熱情,討厭陳腐規則的束縛。
龔自珍也是一個熱情洋溢的人。這兩位具有絕世文才的多情男女都住在京師,很有可能由於某種機緣而結合在一起。
詩人匆忙離京回鄉的原因,雖然還弄不清是否是由於同顧太清的戀愛問題,但離京的情況很不正常是肯定無疑的。
他的神經極其敏感,稍微輕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