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三年(一九一一)的七十一年前。
就年號來說,日本歷史上最長的是明治的四十五年。但一九七一年已為昭和四十六年 ,重新整理了這個記錄。
從中國的記錄來看,超過六十年的年號有兩次,即清朝的康熙六十一年(一六六二一一七二二)和乾隆六十年(一七三六一一七九五)。
此外,沒有超過五十年但超過四十年的年號,有明朝的萬曆四十八年和明嘉靖四十五年。
漢武帝在位五十三年(公元前一四零一公元前八七)。但這位皇帝有著改年號的嗜好,從即位時的“建元”到死時的“後元”,實際使用了十一個年號,其中沒有一個年號超過六年。唐朝的玄宗皇帝在位四十三年,改過兩次年號,開元是二十九年,天寶是十四年。北宋的仁宗在位四十三年,改年號達八次。
在位時間長,不僅要皇帝的壽命長,還必須年輕就即位。而且要皇帝英明。昏庸的皇帝在位都不太長,不是被廢,就是亡國。對專制帝國來說,皇帝的資質往往左右國家的命運。
由富有進取精神的青年皇帝實行革新的政治,隨著皇帝思想的成熟,逐漸老練地推行——這是理想的形態。不過,白秦始皇以來二千二百年期間,實現了近於這種理想形態的卻為數極少。
上述各個年號的期間,除了明代還有點疑問之外,人體上可以說都是該王朝的全盛時期。尤其是超過六十年的康熙和乾隆,中間只夾著雍正的十三年,幾乎是互相連線的。
說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百三十餘年是清朝的黃金時代,恐怕是沒有異議的。雍正皇帝推行告密、鎮壓的政治,當然不是明朗的太平盛世。但是,它把兩個長達六十多年的、罕有前例的太平盛世緊密地連線在一起。就這一點來說.儘管它是短命的,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時代。
這三代可以這麼說:康熙是積蓄,雍正是維持,乾隆是散發。
乾隆皇帝散發的方式是極其大方的。鎮壓新疆回族之亂、臺灣林爽文之亂以及各地苗族的叛亂,出兵西藏,遠征緬甸等等,在支出軍費上毫不吝惜:進而又在完成編纂八萬卷的《四庫全書》這一空前的文化事業上,投入了鉅額的國家經費。歉收之年則慷慨地免去租稅。國庫簡直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起碼從乾隆皇帝揮霍的方式來看,會叫人這麼認為。
任何英雄人物,一旦上了年紀,精力和智慧都會衰退的,乾隆皇帝也考慮到這個問題。他在乾隆四十三年下了渝旨。預告自己到乾隆六十年退位。當時他六十八歲,打算再執政十七年,他認為八十五歲是執政能力的極限。
如他預告的那樣,他在乾隆六十年退位,以後還活了四年。如果他要執政到死的話,乾隆將為六十四年,超過其祖父康熙的六十一年,開創世界紀錄。
把八十五歲看成是極限,這當然是出於乾隆皇帝的那種帝王的過度自信,實際上極限期早就到來,政治已經紊亂,只不過是“乾隆盛世”這個招牌把它掩蓋著而已。
嘉慶四年(一七九九),乾隆皇帝一死,乾隆時代的寵臣和紳被處死,他被沒收的財產,據說不下八億兩白銀。當時政府的歲收為七千萬兩,就是說,和紳私吞了十年以上的國家歲收。他當過二十年的內閣大臣,換句話說,每年國家歲收一半以仁部落進了他的私囊。
允許這樣一個胡作非為的寵臣的出現,這本身就說明了乾隆的後期已經進入了走下坡路的時代。
繼乾隆之後的嘉慶皇帝執政的二十五年期間,可以說是一味地掩飾破綻的時代。“乾隆盛世”的過度揮霍,早巳到處露出破綻。不過,嘉慶年間還勉強平定了白蓮軟和天理教之亂,總算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而平安度過了。
嘉慶二十五年後,道光皇帝即位。這時已經不是衣服露出破綻的問題,而是肉體上千瘡百孔,到處流出積年的膿血了。鴉片戰爭就好似瞅準了這個不幸的時代而發生的。
據《皇朝通典》,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的人口為一億九千三十四萬人。而大約七十年後的道光十年(一八三零)的《戶部檔案》,則記載全國的人口為三億九千四百七十八萬餘人。
第一章:衰世(2)
人口增加了一倍,而這期間的耕地面積僅增加百分之十八。總生產量並沒有多大變化,而人口增加一倍,平均每人的所得當然相應地減少,國民的生活越來越困苦。
人口的增加應當說是“乾隆盛世”的產物,而繼承這份遺產的卻是道光的“衰世”。
逃出首都的詩人
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