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的故事之前,我先說說自己的故事,2010年4月,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V1。0出版的時間,也正好是我從阿里巴巴B2B轉崗到淘寶的日子,之後,我在天貓做了將近兩年的產品,逐漸體會到各種痛苦和可惜,因為我在工作中發現,淘寶的產品中有太多精彩的案例,能給大家帶來很多啟發:

有太多犯過的錯在反覆出現,而每一次都有新人掉入同樣的坑;

每一個傻×的設計都是有原因的,弄清楚以後,你都能如臨現場一般,感受到當時的無奈;

每一個龐大的系統都是一步步長成的,其中每一個奇怪的規則,背後都有一個滿是血淚的故事;

甚至每一個大家想到的“新產品”,都是幾年前有人想過,甚至做過的。

……

但是,很多新來的產品經理,不知道也不理解。

很多做電子商務的同行,也在反覆試錯。

於是,我想把這些故事寫出來。

產品經理的成長,案例教學是很好的辦法,而最好的案例其實就在身邊,舉目望去,又有多少案例比整個淘寶更鮮活?淘寶的核心繫統這麼多年的積累,已經可以提供很多思路。很高興,我發現淘寶最早的幾位產品經理都還在阿里集團,但都已離開產品一線,我很擔心再過三五年大家都不記得當初做過的事情了,或者不在阿里了,那就是整個淘寶產品記憶的丟失,是阿里的重大損失,甚至是電商行業、產品經理業界的遺憾。

說幹就幹,2012年,我離開天貓轉崗集團,為的是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5月,正式啟動,當初的想法是書寫一部“淘寶產品史”描述整個淘寶的產品架構,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的。

本書的寫作特色與侷限(1)

本書的寫作特色與侷限

我從商品系統和交易系統切入,一開始比較順利,因為自己相對熟悉,但漸漸地,我意識到如果一直是我自己來梳理每一塊產品,那樣效率太低了,所以,透過商品與交易沉澱下來的一些方法論,我開始探索群體寫作的模式,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甚至牽頭來做這個事情。於是,我組建了一個虛擬的“編輯部”

本書、參與策劃過N本書的經驗,借鑑出版業的流程,加上網際網路產品提供的一些工具,召集一幫人協作完成“淘寶產品史”名字——淘寶網事工作室。

透過這個名頭,我在探索群體寫作的模式,主要分成三步。

一,定流程。

二,分角色。其中又以牽頭把控者、採集整理者、內容貢獻者為關鍵角色。

本書的寫作特色與侷限(2)

三,樹標杆。這裡用了淘寶的搜尋系統。

在做的過程中,我接觸了上百位淘寶的老員工,隨著自己知道得越來越多,信心卻越來越少……因為我發現自己的能力還不夠修史、不夠搭出一個完整的框架,想想也是——淘寶的產品經理們一致認為,淘寶很需要一位首席產品架構師,但大家也一致認為,沒人有能力坐這個位子。

所以,2013年春節後,我漸漸放棄了最初的想法,轉而想到,把已有的內容以故事集的方式來呈現,好吧,就叫“淘寶十年產品事”。因為所有同事都是在用熱情、用業餘時間做這件事,進度很難有保證,所以到了後期,我自己的投入越來越多,這可能會是本書的一個“軟肋”作的過程中,我已儘量降低因為自己的侷限性而造成的不利影響,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本書只是一個在阿里集團工作七年、在淘寶一線產品崗位工作了兩年的基層員工所作,本書只是對淘寶十年來產品故事的“管中窺豹”,難保不片面、難保完全客觀,只求有所啟發。

而在內容上的侷限,大家可以翻看第01節(第10頁)中的“還有一些產品需要大家自行腦補”那一段,希望大家儘早瞭解,以免懷揣不合理的期待。

本書的主要結構(1)

本書的主要結構

直接一點,

(1)引言:故事要開始了——主要談一下編寫本書的初衷,本書的寫作特色、侷限性、主要結構與定位。

(2)從“商品”說起——從淘寶最重要的一個“實體”商品說起,大家體會一下它從1、10、100發展到1億、10億、100億之後,在分類系統上要如何適應,又為什麼會導致淘寶與賣家的情感破裂?

(3)“淘寶”就是導購——商品有了分類,如何讓買家找到?簡單的“導購”造就了淘寶、天貓、聚划算、一淘各大網站,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