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9部分

看誰說的有理,看誰能感染更多的聽眾,那麼舉手投票時,多數壓倒少數,口舌伶俐的議員就將佔據最大的贏面兒。

沒有贊普的一言而決,就由眾人的群策群力來彌補。西門慶的主意讓鳩摩智突然豁然有悟——世界原來可以不需要強人,一個好的制度完全可以將之代替,甚至做得更加完美。

議院制度令鳩摩智歡喜讚歎,於是信受奉行,在他的斡旋下,吐蕃的議院很快就完備起來,形成了基本的舌尖上的戰鬥力,豪爽的吐蕃人很快就迷上了這種將利益爭奪完全表面化、彼此間吵得沸火連天卻不會傷筋動骨、最後還可以獲得解決之道的特殊戰鬥。

西門慶悠然而笑——火種已經播下,分一人之權為眾人之權的理念將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深入人心,那時,一家一姓**一派的**集權政治將再無市場,由此而滋生的貪婪**也將瑟縮於大眾的光天化日之下,再不復後世那種無廉恥的肆無忌憚!

這就是歷史的走向,時代的脈搏!能夠親自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西門慶與有榮焉。

成功解決了吐蕃眾最大的問題後,民族會議上再無棘手事,這第一屆的民族會議眼看就要圓滿閉幕了。對與會的每一方勢力來說,此行都可謂收穫巨大——尤其是新生的吐蕃自治區,在煥發出勃勃生機後,剛剛成立的議院牛刀小試,代表所有的吐蕃子民以全票透過了一項議案——吐蕃眾子民為了感謝吐蕃大恩人西門慶對吐蕃的再造之恩,也為了表達吐蕃眾子民的一片血誠敬意,他們將以吐蕃最隆重的禮節,來和西門慶進行盟誓。

所謂盟誓,就是表示雙方和好之心永不改變的風俗儀式。在吐蕃部族心中,盟誓是神聖的,對於違盟背誓,不守信約之舉,所有吐蕃子民都深以為恥,予以卑視。

吐蕃最簡單的盟誓,就是鳩摩智給眾蕃部和斷後,眾人間的折箭為誓;規模再上檔次一些,則會“刑羊狗獼猴”;再大規模的話,就將“殺犬馬牛驢以為牲”;而吐蕃眾所公認的最高階別的盟誓,百年難得一遇。

這殊榮,西門慶遇上了,而且他還是主角。

西門慶想不到自己召開的民族大會,還將有一個充滿民族風情的盟誓來做閉幕式,真是固所願,不敢請爾!感受著吐蕃人民的誠意,西門慶心裡熱烘烘、美滋滋的,這種感覺比起撈錢玩女人、割人剮人還要來得爽多了。

盟誓之日,會場之地按照吐蕃民俗,被裝飾得一片純白。蓋因吐蕃人崇尚白色。其尚白之俗與“尊佛”相關,因為佛教經典以人做好事為“白業”,做壞事稱為“黑業”。《毗奈耶雜事》卷八謂;“大王當知白業白報。黑業黑報,雜業雜報,是故應舍黑、雜二業,當業白業。”按佛教釋義,白色是“光明”、“純潔”、“正直”、“勝利”的象徵,最重佛法的吐蕃人自然產生了將白色視為聖色,奉為至上的民族信仰心理,並在其日常生活及言語行動中,更虔誠地表達了出來——以“心順為心白人”,蕃漢交際中吐蕃人給自己取漢姓時也要姓白,盟誓的會場上,更是心白旗飄揚,如雪練翻空,那都是無數吐蕃子民將自家珍藏的白色絲綢捐獻了出來,才有了今日這一片純白的海洋。

會場上到處人聲鼎沸。梁山、明教、吐蕃的戰士們三五成群地聚攏在一起,雖然言語有礙,但比手劃腳間也能心意相通,美酒遞來遞去間,不時有好勝之人友好地扭鬥在一起,旁邊人紛紛鼓掌喝彩助威打氣。

從各佛寺趕來的喇嘛僧則圍攏在鳩摩智所居的行帳之前,同鳩摩智、本識高談闊論地辯經,一個個有所得處,便不由得眉飛色舞、神采飛揚起來。

吐蕃的子民換上了節日的盛裝,和鳳翔府的漢民們混雜在一起,雙方友好相處。這時最活躍的就是商人,在這種歡樂的時刻,平時最吝嗇的人也會不由得大方起來,讓商人們賺得滿盤滿缽。其中賣酒的小販最受歡迎,當然,也有被揪住痛打的——因為這些不長眼睛的傢伙往酒裡摻水摻得忒狠了些。

喧囂中最亮麗最搶眼的自然還是美麗大方的吐蕃少女們。吐蕃女子以長髮為美,小姑娘從十一二歲時就開始留髮,等長成少女時,她們就把頭髮梳成小辮,裝入精心繡制的辮筒,辮飾綴以金銀、珊瑚、瑪瑙、珍珠、海螺、象牙、松耳石等裝飾,再穿上節日的綵衣盛裝,蹁躚之際,真是玉笛聲中百花落,風吹一夜滿關山,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這些眩目的風景到來後,多聚在梁山、明教、大理營帳外,有人偶出,少女們便聯袂繞其人即興踏歌,其歌詞曰:“自今後無仇殺,有買賣快樂做得活計,不被豺狼來奪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