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收集多少有關人們收入與開支狀況的資料。當羅斯福在第二任就職演說中提到,〃三分之一的國民住房惡劣、衣衫襤褸、營養不良〃時,他是在猜測,而不是宣讀官方的統計數字。實際上,美國一直沒有對貧困做出正式的官方定義,更不用說對貧困線之下的人口數目進行官方估算了。直到1964年,美國才給出了一個定義,以幫助林登·約翰遜總統確定〃偉大社會〃的目標。不過,儘管存在資料方面的侷限,從20~50年代,美國前所未有地變成了一箇中產階級國家,這確是顯而易見的。

。←虹←橋書←吧←

第22節:大壓縮(3)

20年代與50年代之間收入差異的劇烈縮小,部分是由於平均化的緣故:50年代的富人要比20年代的富人窮得多。我的意思就是真正的變窮:我們不是在談論相對貧窮,即越來越跟不上收入增長的步伐,而是在談論購買力的大幅絕對下滑。50年代中期美國最富的1%人口的實際稅後收入,可能要比一代人之前的水平低20%~30%。而佔總人口0。1%的極富人群的實際收入要比20年代的水平低一半多。50年代中期1%最富者的實際稅前收入約與1929年相同,而0。1%極富者的稅前收入下降了約40%,同時對富人徵收的所得稅稅率劇增。

同時,中等家庭的實際收入自1929年以來大體上翻了一番,大多數家庭不僅提高了收入,生活也更有保障。僱主提供各種新型的福利,如醫療保險和退休金計劃:戰前只有極少數美國人享有醫療保險,但到1955年,多於60多的人至少享有最基本的醫療保險,即償付住院治療開銷的保險。並且,由於聯邦政府為失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