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島津藩入侵琉球,強迫其稱臣,由此琉球形成既向中國納貢又向日本稱臣的兩屬局面。但對日本稱臣的事情,琉球一直隱瞞於天朝。
由於總理衙門對琉球事件處置不當,這給了日本人徵臺的藉口。1874年5月,日本以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都督,率日軍三千人在臺灣琅橋登陸,征討臺灣生番。當時的臺灣土著,被清朝官員按關係和文化遠近,分為生番和熟番,有如貴州之生苗和熟苗。而臺灣的生番和熟番,世代為仇,日軍登陸後,臺灣的熟番前去迎降,並引導日本人大敗生番。生番不甘失敗,經常埋伏叢林之間,時而暴起狙擊,日本人措手不及,便焚燒了生番的村落後退守龜山,隨後竟然設立都督府,開荒屯田,打算久駐不走了。
清廷聽說日本人興師動眾前去臺灣征討生番並賴著不走,心頭一驚,感到大事不好,趕緊命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率領福州水師趕往出事現場。日本人說:“我國為貴國徵化外,闢荒穢,你們總得有點表示吧?”清朝官員說:“要是你們立刻退兵的話,可以賞你們點軍費。”當時日本人見清朝軍隊不是很多,便不肯退兵,談判陷入困境。
新帝國摸了老帝國的屁股(2)
於是清廷決定採取強硬措施,派福建巡撫王凱泰率兵兩萬五千人渡臺。日本人聽說清朝大軍將至,趕緊以內務卿大久保利通為全權大臣來議和,最後清廷答應賠償日本人的撫卹費和辛苦費合計50萬兩白銀,讓日本人趕緊從臺灣撤軍走人。
這個小小的勝利,讓日本這個小帝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