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荼ㄖ礁�頤強矗�廈媸塹澈凸�伊斕既私蛹��糧竦惱掌�K�飾頤強闖鍪裁次侍飫疵揮小N頤撬�菜擋懷隼礎K�謔歉嫠呶頤牽骸澳忝強純湊掌�系幕�糧穹蛉耍�人�負醺吡艘煌貳K��裁匆�⒄餉匆桓齦咄反舐淼睦掀牛磕鞘且蛭��親時炯業吶��∷��淼氖親什�準丁!蔽姨�誦睦鋨蛋登張澹夯故僑思夜と私準毒蹺蚋哐劍�

當然,這些還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我從十歲就用心學習“不卑不亢,不冷不熱”的行為準則,可惜除了在照片上看看基辛格及其夫人外,實際生活中一個“外賓”也沒有碰到。沒有想到,這一套進了北大反而派上了用場。

搬進留學生樓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語”(6)

當時北大的留學生,其實都是作為“外賓”管理,集中居住在留學生樓,上課也基本上和中國學生分開。我們只有偶爾在幾堂古代漢語或古代文學課上碰到幾個留學生。比如20世紀80年代在中央電視臺主持星期日英語的英籍專家彭文蘭女士,就和我們一起上過大課。許多留學生都抱怨,說在中國讀書像是被關進了集中營,和中國同學隔絕起來,難以學到中文或瞭解中國社會。許多人則要求中國同學當他們的室友。學校對這些“外賓”的要求,當然是不敢怠慢的,立即到中國同學中徵求“陪住”。也有許多同學對這樣的機會趨之若鶩。道理也很簡單:第一,一般的學生宿舍六個人一間,狹不容足,公用廁所臭氣熏天;留學生宿舍則兩個人一間屋,公共廁所也每天打掃得相當乾淨,條件好得多。第二,和留學生一起住,學習英文非常方便。當時想出國的人,當然要爭取這個機會。第三,當時沒有託福之類的公開考試,能出國的人經常因為是認識美國人。不少人期望著為留學建立些聯絡,也許人家可以幫著自己出國,或者有什麼其他甜頭。至少這是我當時認識到的理由。

這三條,對我都沒有吸引力。我不覺得宿舍條件有多差。相反,我十分喜歡自己的室友們,每天的日子非常充實,人越多聊天越熱鬧。我雖然家在北京,但常常兩週才回一次家,對宿舍很留戀。況且,我一不想出國,二無學英語的熱念,更是看不起那些“追著留學生屁股後面”、“崇洋媚外”的同學。我當時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但主要專注力還是在國內,有一番“改造中國”的豪情壯志。而“陪住”這個名字,則特別難聽,彷彿是給人家當小老婆似的。有同學開玩笑說為什麼不叫“偏房”呢。可是,不知為什麼,這個在許多人眼中的美差,居然落到我頭上。

現在看來,找到我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當時去“陪住”,等於是肩負著“接待外賓”的任務,選拔起人來非常嚴格。以我的觀察,學校大致有幾個標準。一是儘可能挑城裡人,特別是北京這種大城市來的人。因為這些地方來的學生“見過些世面”,不那麼“土”。一是挑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儘可能在外國人面前樹立些形象。另外,還要人品端正,不要到了那裡做些不好的事情,損害了國家形象。也許最重要的,是政治上可靠,最好是幹部家庭出身。當然,所有這些都是我猜想的標準。我屬於被選拔的人,從來沒有問過那些握有選拔權力的人是什麼想法,況且我畢竟僅19歲,在那個年月恐怕還有許多不理解的事情。

我對這種所謂“政治上可靠”的勢利標準心裡很反感。我自以為是政治上最不可靠的。不過,後來班主任找我談話。他非常瞭解我的價值觀念,很誠懇地說大家覺得我做人端正,生活樸素,比較值得信任,還是希望我去。做人端正、生活樸素,大概是我在這件事情上唯一愛聽的話。而且班主任一直對我很好,我也就答應了。

應該說,搬進留學生樓,雖然一開始有些顧慮,但畢竟是經過說服後自願的。剛一進去時,確實享受許多便利。首先,晚自習不用到教室佔座兒了。基本可以在宿舍裡進行。當時,一般的宿舍有六個學生,只能分到一張晚間到圖書館的閱覽卡。大家輪換著拿著這張卡去圖書館指定的座位上讀一晚上書。其實也就兩個多小時,到晚九點半圖書館就張羅著關門了。沒有這張卡的另外五位同學,有一兩位在宿舍自習,剩下的大部分則去各教學樓“打游擊”,看到沒有課的教室就趕緊佔個座,這樣晚上自習就有地方了。當時學校的設施非常緊張,無論是圖書館還是教室,即使有地方也都永遠處於爆滿狀態,空氣惡濁。而真要去各教學樓“打游擊”,常常一個教室一個教室地串了半小時也找不到地方,有時甚至不得不回到宿舍來。我在留學生樓和兩個美國人一個屋,他們平時晚間多出去活動,我基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