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腳尖盼望能有機會往片場裡送外賣的小男孩,雖然當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些送外賣的經歷就是自己日後事業的墊基,但是,片場中那有趣的一幕幕,已經是“潤物細無聲”,點點滴滴都在往他的心中滲入。

從那時起,他的心裡便逐漸地有了夢想,有了憧憬,有了一種想張開翅膀飛的感覺。

正是這種“感覺”,讓他在多年以後進入了演藝圈,投身於水銀燈下。

這,應該算是他與文藝事業結下的不解之緣吧。

在劉德華的記憶中,他們一家人在鑽石山的那段日子過得緊張、忙碌而又溫馨,那種全家人齊心協力創業的景象,在他心中打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這種磨練,鍛造了他的意志,奠定了他勤奮執著的毅力,也加深了他對普通人的純樸的思想感情。

就在劉德華天天都想著為明星們送外賣,恨不得“永遠”送下去時,14歲那年,家中突發了一場大火。

這場大火對他家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燒燬了全家人辛辛苦苦奮鬥來的果實,劉德華童年的稚趣也被那火焰的氣勢給燒沒了。

2。校園裡的小理髮師(1)

“……因為我會剪頭髮,所以平時除了演一些小角色,我也會幫電影公司去做一些造型的工作,我幫曾志偉、譚詠麟等很多人剪過頭髮……”

大火把家燒沒了,劉德華一家人只有遷居藍田,在那裡安頓下來。

劉德華的中學時代就是在那裡度過的。

劉德華就讀的是一所佛教學校,名叫可立中學。

中學時代對一個男孩子來說非常關鍵,半大不大的孩子一方面正是長知識、長身體的時候,另一方面卻也是容易學壞的時候。

而聰明調皮的劉德華讀書的成績不算最好,“整蠱”(惡作劇)卻出了名。

他可以調皮地做出許多精靈鬼怪的花樣,產生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轟動效應。

比如:他偷偷摘下學校走廊上的燈泡,然後用膠布將燈泡輕輕貼上於原處,見有同學走來,便故意“跳”起來,'霸氣 書庫 |。'“用力”去拍那隻燈泡。

同學並不知道自己上了當,還以為劉德華跳高技能太差,便炫耀地跳給他看。

結果是,燈泡一觸即摔得粉碎,同學受處罰,他在一邊笑;一次上實驗課,同學使用顯微鏡做實驗。

誰知摘下顯微鏡時,眼睛上竟是一圈烏青,引得全班一片譁然,原來,這又是劉德華事前搗的鬼——他用墨筆將顯微鏡的周圍塗黑了……

這樣的學生自然不會給老師留下什麼很好的印象,儘管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在中上。

有一次,學校把劉德華和另外幾個平時總愛“犯事”的“壞仔”找來,請反黑組織的成員給他們“上課”。

這樣的“課”讓劉德華上得有點委屈,畢竟,自己平時活潑好動,愛玩愛耍,雖然有時“整蠱”得有點過分,但那只是一個小孩子調皮的天性使然,決沒有什麼壞心。

在學校被認為是“壞仔”,這種“壞”名聲自然要傳到家長的耳朵裡。

因此,父母對他管得很嚴。

父母要求他一放學就得直接回家,不得在路上嬉戲玩耍。

而每天他回家時姐姐和弟妹均未回家,家中空無一人,很有點像從“佛門”(佛教學校)至“空門”(家中無人)的味道。

許多年後,劉德華在鳳凰衛視“魯豫有約”接受專訪時,也曾自曝小時賭錢被父親吊打。

看來,劉德華小時候也和其他孩子們一樣,沒少讓大人操心喲。

其實,每個人在孩提時都有頑劣的一面,尤其是頭腦靈活、聰慧過人的孩子。

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雖不能從劉德華兒時的表現上看出他成年後的輝煌,但絕對能看出他不甘於墨守成規的秉性。

假如根據上面這點經歷便斷定劉德華小時候是一個“壞仔”,那就大錯特錯了。

除了有時搞一點調皮的惡作劇,絕大多數時候,劉德華都是一個討人喜歡的男孩。

他上中四時的班主任杜國威就曾這樣回憶說:“劉德華從中三就開始搞話劇,當時他在可立中學,我是他中四的班主任,可以說,一路看著他入行。

我記得,在學校的時候,他很機靈,說話得體,很得老師歡心。……

他住宿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他穿一件新衣服,總是很精神的樣子。

他一直是懂得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