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劉德華能夠盡情地撒開小腿,追逐、玩耍于山野林間。

正是這充滿童趣的快樂嬉戲,孕育著他那藍天白雲般純淨的內心世界。

然而,這段令人留念的童年生活卻由於父親的一個發家願望而過早地轉了一個彎。

劉德華家祖輩務農,他父親卻心生“邪”念,不想永遠這樣“面對黃土背朝天”。

於是,他向自己的命運邁開了挑戰的第一步——帶著妻兒搬遷到九龍的鑽石山下。

不知是鑽石山風水好,還是劉德華父親真有經商的潛能,來到鑽石山後,他經營的雜貨店和冰室果然生意紅火。

如此一來,家中的人手自然緊缺,孩子們就成了大人的小幫工。

當時,劉家已有6個孩子,劉德華雖然排行老四,在男孩裡卻是最大的,儘管正是愛玩愛耍的年齡,也難免總是被大人剝奪這種權利。

因此,每當外面孩子們玩耍的聲音傳進劉德華的耳際,他便覺得渾身燥熱,簡直是一種精神折磨。

由於經營的是餐飲業,當時的條件又相當簡陋,店裡根本不可能安裝自來水,必須到水井邊去提水然後拉回來,於是,這種賣力氣的活計,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劉德華這個小“男子漢”身上。

劉德華曾經如此表述那段艱辛的日子:”……我覺得從小開始,我已經很忙了,大概6、7歲時,我就開始早上4點鐘起來工作了。

我們是賣稀飯、炒麵的,就是人家早上起來上班之前吃的早點。

店裡沒有水,我們得4點鐘起來去拉水。

需要很多水,一直工作到中午。

然後去上學。

我們家還有一個雜貨店,放學回來後一直到10點鐘才可以開始做我的功課,一個半小時做完,12點鐘之前睡覺,睡4個小時。”由此可見,劉德華確實從小就是個大忙人。

其實,對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忙一點倒不是最頭痛的,最最難以忍受的是——每天堆在那裡等著他去洗的成百上千的髒碗筷。

當年窩在廚房裡洗那實在不願卻又不得不洗的油膩碗筷的情景,劉德華至今談起還皺眉。

1。真的好想送外賣(2)

並非店裡的一切工作都讓劉德華感到深惡痛絕,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讓他感興趣到恨不得申請“專利”的。

這項工作對他日後的事業不無啟示,甚至影響了他的整個人生。

這項令他倍感興趣的工作就是:為堅城片場的明星們送外賣。

鑽石山下,劉家冰室不遠處設有一個堅城片場,當紅的、不當紅的藝人們經常在那裡進進出出。

因此,劉家冰室自然成為演職員工們的休閒場地,他們在這裡進餐品茗,聊一些圈內圈外的時尚話題,這使得劉德華倍感新奇。

遺憾的是,經常光顧劉家冰室的大都是二三流演員。

不知是放不下面子還是顧慮到有失身份,冰室裡極少見到當紅明星的身影。

當然,明星們也是要吃飯喝水的,他們的進餐方式是叫外賣。

劉德華的內心深處,真的是好想為明星們送外賣呀!

因為給明星送外賣,就能近距離目睹明星的風采,就能親眼看一看電視裡那些奇妙的世界是如何拍攝的。

因此,他在店裡做事時總是豎起耳朵,生怕沒有第一個聽到明星叫外賣的電話,因而錯過一個由自己送外賣的機會。

他曾經這樣敘述:“每次到片場,就像進入大觀園,好奇加新奇,老想貪婪地流連此地,好好逛一逛。

見到曹達華,他總是不分晝夜,不分寒暑地穿著他的探長雨衣外褸,要不就背一把劍,一身古裝的在跟石堅比試武功;馮寶寶更厲害,一天裡面常常時裝、古裝、民初裝的輪流拍,有時早上送外賣去見她穿古裝,下午再去時已換了時裝,我想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戲劇人生。”

“穿起戲服的他們,是另一個世界裡的人,然而脫下戲服的他們,又更像是另一個世界裡的人。

那時候我眼中的馮寶寶、石堅、曹達華,很多時候就是回家扭開電視機裡的他們,沒有戲劇和人生的界線。

“記得有一次,父親叫我送一副麻將去片場給張瑛,送到片場,但見張先生一行四人坐在麻將臺前高談闊論,表情、對白都跟電視劇裡的同出一轍,當時我曾卻步,生怕附近擺有鏡頭,以為眼前的一幕是戲,而我,我是負責送道具來的小工。”

從劉德華的這些敘述中可以看出,當年,那個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