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雞犬不聞,道路蕭條。”(《貞觀政要集校》卷2《直言諫爭附》)貞觀十一年,馬週上書時仍然說:“今之戶口不及隋之十一。”

而清代盛世的背景也是持續數十年的大屠殺和大破壞。明清易代之際,人口損失至少四千萬,其中直接死於清軍屠城的就高達七百萬。據《揚州十日記》所載,僅揚州一地,焚屍“約計八十萬餘”。一個更為極端的例子是四川的人口變化。《清史稿?王騭傳》裡記載的王騭在康熙的上疏中說 “四川禍變相踵,荒煙百里,臣當年運糧行間,滿目創痍。自蕩平後,修養生息,然計通省戶口,仍不過一萬八千餘丁,不及他省一縣之眾”。趙文林所著《中國人口史》認為真實的數字並沒有這樣極端,有大量逃亡隱匿人口沒有被王騭統計出來。他估計說1626年,四川人口為三百五十六萬。到了三十多年後的1661年,人口還剩下九十五萬。也就是說,損失了四分之三。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七節 也說盛世(2)

極衰之世的大破壞,正是盛世出現的必然條件。中國傳統王朝崩潰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壓力,而大戰亂則為新王朝解脫了這個壓力,提供了新起的寬闊舞臺。正是隋末戰爭導致的人口大量死亡,造成田地大量拋荒,唐王朝才能實行均田制,給每個男丁發放一頃田地。戰亂導致的自然“土改”,同樣是漢初“招附流亡”、清初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實上,在大動盪過去之後,新王朝只要能保證幾十年內不發生大的政治*,那麼並不需要它提出多麼高明的發展策略,只需無為而治,順勢而行,自然就會收穫一個豐盈的經濟自動恢復期。所以說,每一次盛世,都是對前一階段大災難大破壞的一種反彈,一種彌補。

第二,盛世的出現,得益於衰世提供的經驗教訓。

前代統治者倒行逆施的嚴重後果,給看夠了人間悲劇的後代統治集團以極大警醒。三大盛世的君主們,都非常善於從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漢王朝建立之後,整個政治高層都在思考強秦何以暴亡。貞觀之治的出現,更要感謝隋煬帝這個“反面教員”。與此相似,清初的幾代帝王,也無不以晚明弊政作為自己施政之鏡鑑。明代後期帝王以好貨貪利聞名。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百姓剝削過甚。而清人入關之初,立即廢除明末“三餉”(遼餉、剿餉和練餉)。鑑於明代教訓,清代統治者所定的賦稅水平為歷代最低,從康熙到乾隆,皇帝們都恪守“永不加賦”原則,怕重蹈晚明覆轍,不敢越雷池一步。

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盛世,都是極衰之世付出高昂學費後考出的高分。

當然,付出了極衰之世的代價,並不見得肯定收穫盛世。事實上,盛世出現的條件遠比這個要苛刻。在中國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的災難都能由進步來補償,更多的時候,災難換來的只是更大的災難。

司馬炎篡位不久,攻滅吳國,結束三國混戰歷史,晉武帝也成為繼秦始皇、漢高祖、漢光武帝之後,第四個一統全國的帝王。一時“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牛馬被野,餘糧委畝,故於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隱隱然出現了“盛世”徵兆。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具備漢文帝和唐太宗那樣出眾的素質。晉武帝迅速陷入物質享受之中。在皇帝的表率下,西晉貴族文恬武嬉,大肆揮霍,興起了一股中國歷史上聞名的“比富風”。因此不出人們意料,武帝死後不久,西晉便陷入了混亂之中。

因此,盛世出現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遇到英明的帝王。一代帝王的精明強幹還不夠。盛世的出現,都是幾代人的接力努力達到的結果。出現一個英明的帝王,在中國歷史上本來就是小機率事件,而連續幾代帝王都能雄才大略,那就更是如同彩票中獎一樣難得,因此中國歷史上盛世如此之少也就不難解釋了。

盛世難以出現,更難以保持。

盛世的前奏是衰世,結局也是衰世。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極而衰”的結局。而且,盛世的傾頹,往往在極短時間內定局。唐玄宗開元、天寶之際,號稱“全盛”,繁榮景象史所未見,但“安史之亂”的狂飆瞬間吹散了曠代繁華。公元752年,也就是唐天寶十一年,唐代人口達到頂峰,達五千二百萬。但八年之後的公元760年也就是乾元三年,一下子降到了一千七百萬。天寶年間最繁華的地區,從宜陽到武牢五百里中,在籍人口居然只剩下一千戶人家,“居無盡椽,人無煙爨,蕭條悽慘,獸遊鬼哭。”王朝衰敗之迅速可以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