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問自答:自然故意繞道各處,與地方官交往,以便打秋風,必須老實交代。
這個指責皇帝也知道不十分有力,因為畢竟只是推測,沒有人證物證。不過他還有更有力的武器。經過調查,皇帝發現尹壯圖年過七十歲的老母仍在故鄉雲南生活。皇帝說,孝道乃人倫之首。作為孔孟之徒,既然你不能將老母接來北京,就應辭職回鄉供養。而尹氏二者都不選擇,一個人在京作官,“乃竟戀職忘親,棄之不顧,尚得謂之人類乎?尹壯圖不但無君,而無親,人倫喪失,豈可忝居朝列,玷辱縉紳?尹壯圖著革職,交與慶成押帶來京,交刑部治罪”。
無君無親,罪過還有比這更大的嗎?
這麼大的罪,應該如何處理呢?大臣們經過多次商議,按照“挾詐欺公,妄生異議律”(製造假象欺騙政府,故意提出非法建議的罪名),提出應該將尹壯圖判處死刑。
二月初四,乾隆對此案作了終審判決。出人意料地,採取了打擊批判從嚴,組織處理從寬的原則,皇帝說,大家對尹壯圖的量刑是十分正確的。尹氏所犯大罪,即便不殺頭,也應該充軍。
但是皇帝特別仁慈。他尹壯圖雖然卑鄙無恥,心懷惡意,但皇帝肚量如海,風格太高,“不妨以謗為規”,無則加勉而已。因此“著加恩免治其罪,以內閣侍讀用,仍帶革職留任,八年無過,方準開復。”
那意思是說,原本“敵我矛盾”,不過按“內部矛盾”處理。降級使用,從副部級降為司局級。因內閣侍讀並無缺額,尹壯圖被安排為禮部主事。
說來有趣,皇帝此時忘了他把尹壯圖“戀職忘親”列為定罪的重要理由,處理起來居然讓他繼續在京任職,與母親分離。
倒是尹壯圖知趣,一通感激涕零之後,他以侍奉老母為由,申請辭職。辭呈一上,皇帝無法拒絕,只好放他回家。五十七年八月,尹氏領了聖恩,捲了鋪蓋回老家養母去了。
第七節 也說盛世(1)
一
盛世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夢。生逢盛世,是每一箇中國人對時代的最大期望。
所謂盛世,就是內無嚴重的政治*,外無迫在眉睫的敵國外患,社會治安良好,老百姓普遍能吃飽飯的時代。在中國歷史上,這樣大規模的盛世出現過三次,即漢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開元盛世及清康雍乾盛世。還有過幾個小規模的盛世或治世,比如東漢“光武中興”、隋代的“開皇之治”、明代的“仁宣之治”。甚至在大分裂的背景下,一些角落裡的小王朝也取得過不錯的治理成就。比如十六國時期南侵之前的前秦苻堅,南北朝時的劉宋文帝時代,以及五代十國的後周南唐統治下的某個時段。
然而也就僅此而已了。雖然歷代中國人夢想盛世,但盛世的出現就是這樣屈指可數,而且持續的時間也不長。
文景之治持續近四十年。貞觀之治持續二十三年。玄宗前期的盛世之治,持續大約三十年。只有康雍乾盛世持續時間最久,然而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算起,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為止,持續也不到一百年。即使從康熙元年算到乾隆六十年,也不過一百三十多年。有人統治過,數千年中國歷史,盛世和治世累計加在一起,不過四百年左右,剩下的都是充斥著災荒、*和*的平世和衰世。
二
“盛世”這個詞是中國獨有的。漢文化圈以外的史書中,找不出這兩個字。無怪乎中國歷史多災多難,細細掂量,“盛世”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無奈——“盛”、 “衰”相對。沒有衰世做為背景,就沒有盛世的美麗和燦爛。
第一,中國歷史上的每個盛世,都需要一個大規模的禍亂之世作為前奏。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是文景之治。在這個盛世出現前二十年,中國剛結束了秦末戰亂。十餘年的戰亂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損失。《漢書》中多處提及改朝換代之際各地驚人的人口變化。《漢書?陳平傳》記載,秦代曲逆城共有人家三萬戶,而劉邦在秦末戰爭中路過這個城市時,發現它的人口只剩下了五千戶。《漢書》還說,在劉邦即位十二年之後,全國統計上來的人口數只有秦代的十分之二三。
最為人豔稱的盛世當然是“貞觀之治”加“開元盛世”,其背景一樣是空前慘烈的人口損失。在李世民登基的前三年,也就是武德七年,隋末的大規模戰亂方才平息。“隋唐演義”中章章都是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貞觀六年,魏徵描繪戰亂的後遺症時仍說:“今自伊、洛之東,暨乎海、岱,萑莽巨澤,茫茫千里,人煙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