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當局還非常明確的提出了反制手段,即任何敵對國在戰爭中使用“限制武器”對共和國或者共和國的盟國造成了損傷、或者造成了不可忽略的潛在影響,共和國必然以毀滅手段實施報復。
在共和國發出這一外交照會之後,最先響應的是歐洲國家,而不是美國與俄羅斯。
可以說,也正是歐洲國家的積極行動,才讓美國與俄羅斯答應進行談判,即針對在戰爭手段進行的特別談判。
毫無疑問,談判的範圍肯定超過了戰爭手段。
說得直接一點,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如果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那麼採取不同的手段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就是,如果只有一種手段才能達到目的,也就很難對這種手段加以約束。事實上,從國際法出發,任何國家都有捍衛主權與領土的權利,而且可以為此使用任何手段。也就是說,在進行衛國戰爭的時候,國際法沒有對戰爭手段進行限制,也就沒有禁止防禦方使用武器庫裡的武器。
關鍵就在這裡,即防禦方有沒有權利使用像核武器這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當然,換個方式說,就是防禦方在承諾不使用核武器之後,其主權、領土等等國家的必要基礎能否得到保障?
很明顯,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談判就不會有任何結果。
以當時的情況,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共和國首先就得承諾保證戰敗國的主權,不然俄羅斯就不會做出讓步。問題是,如果讓俄羅斯保有國家的一切主權,這場戰爭就將變的對共和國毫無意義,也是共和國所無法接受的。
當然,不管怎麼說,有談判總比沒有談判好得多。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從2059年4月底到5月底,共和國軍隊在所有戰線上都減緩了進攻強度,甚至在部分戰線上放棄了進攻。
直到6月初,在美軍大都撤出關島之後,共和國海軍才將佔領關島提上日程安排。
為了確保安全,共和國天軍還在此之前,發射了數十顆專門用來蒐集放射性資料的小型偵察衛星,對關島、以及附近的幾座小島進行了多次遙感探測,確定沒有異常輻射之後才給陸戰隊發放了登陸“許可證”。
等到陸戰隊在6月中旬登上關島的時候,就是前面提到的,美軍的大部隊全都去了其他島嶼,留在關島上的部隊在未做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就向登島的共和國陸戰隊投降,乖乖當了俘虜。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當局也擔心遭到共和國反制。
根據未得到證實的傳聞,“羅塔島大爆炸”之後,就有好幾名美軍將領建議在前沿島嶼上部署戰術核武器,用來攻擊登陸部隊、以及逼近的登陸艦隊,但是這一提議在提交到白宮之後就被杜奇威否決了,而且被命令不得再提到這些事情,因此有理由相信,杜奇威應該知道這麼做對美國沒有好處,因為美國武器庫裡的核彈頭不會比共和國多,而共和國海軍佔有優勢,也就擁有戰術主動權,使用戰術核武器只會對美軍不利。
事實上,開戰後不久,共和國與美國就在使用以核武器為主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上達成了默契,即在戰爭失去控制的情況下,不但贏家無利可圖,輸家也會因此而輸的更加徹底。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樣的默契,而是從一開始就放開的話,那麼在2058年初,即美國參戰後,雙方海軍在印度洋與太平洋上就已經用上核彈頭了。要知道,用核彈頭對付航母戰鬥群的效率最高!
問題就是,共和國與美國的默契,很難得到其他有核國家的認同。
別的不說,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俄羅斯就不會考慮什麼默契,肯定會在最後關頭使用武器庫裡的戰術核彈頭。當然,在開戰後的戰略打擊之後,俄羅斯手裡的核彈頭肯定不會多到哪裡去,根據軍情局估計,絕對不會超過20枚,而且沒有1枚能夠投到共和國,甚至不大可能投到共和國軍隊的頭頂上。問題是,俄羅斯有能力將這些核彈頭埋在莫斯科,讓攻入莫斯科的幾十萬共和國軍隊為之陪葬。
由此可見,美國參加在瑞士進行的談判,也是希望能夠穩住俄羅斯。
要知道,在俄羅斯戰場上作戰的不僅僅是俄羅斯軍隊與共和國軍隊,守衛莫斯科的也不僅僅是俄羅斯軍隊。如果瘋狂的俄羅斯人真要拿幾十萬共和國軍隊陪聳的話,那麼保衛莫斯科的幾十萬美軍也得下地獄。
美國可以接受俄羅斯戰敗,卻不能接受幾十萬美軍為俄羅斯陪葬。
受此影響,在2059年下半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