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4部分

了反擊行動,完全以穩定戰略防線為主要任務。同樣的,共和國海軍在佔領了關島之後,把重點轉向了西面的菲律賓,即以軍事威脅讓菲律賓當局做出選擇。這一努力最終在5個月後見效,即在11月底,菲律賓總統在得到軍隊與議會的支援後,宣佈退出西約集團,並且與共和國締結《和平友好互助條約》。雖然菲律賓沒有立即履行盟國職責,即沒有向“老東家”宣戰,但是這一轉變,仍然對太平洋上的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

到2059年底,共和國海軍終於可以考慮南下攻打澳大利亞了!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91章 全線反擊

受在瑞士講行的“限武談判”影響,2059年的後3個季度,共和國陸軍在大陸戰場與中東戰場上都無重大進展。相應的,以美國為首的西約集團聯軍在這兩個戰場上也沒有太大建樹。

相對而言,地面戰場上的僵持局面對共和國是利大於弊。

陷入僵局之前,共和國陸軍已經在大陸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即佔領了莫斯科南面的圖拉與東南的梁贊,包圍了東面的弗拉基米爾與東北的雅羅斯拉夫爾,開啟了進軍莫斯科的大門。雖然在戰局僵持期間,俄軍拼命加強了莫斯科的外圍防線,甚至武裝了數以百萬計的市民,但是在轉困空間有限,且沒有戰略迴旋餘地的情況下,俄軍在莫斯科的防禦部署多少都是在做臨死前的掙扎。即便按照俄軍的樂觀估計,只要僵局被打破,共和國軍隊再次發起進攻,俄軍最多在莫斯科堅守3個月。當然,按照袁晨皓與蘇勁輝的估計,再次發起進攻之後,1個月之內就能拿下莫斯科。

不可否認,俄軍的積極防禦部署肯定會給共和國軍隊造成麻煩。

問題是,在打到莫斯科近郊的時候,共和國陸軍面對的最大麻煩不是在進攻路線上負隅頑抗的俄羅斯軍隊,而是持續戰鬥帶來的疲憊與厭戰情緒。 要知道,到2059年第一季度末,大陸戰場上的共和國陸軍主力部隊大都在前線呆了足足12個月,有的甚至超過15個月,官兵普遍較為疲憊,厭戰情緒非常明顯。雖然還沒有出現開小差的現象,更沒有人當逃兵,但是高強度的戰鬥持續下去,而不能給官兵適當的休整機會的話,遲早都會出問題。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讓部隊喘口氣,也是不錯的選擇。

受此影響,從2059年4月份開始,共和國陸軍的主要工作就是調整兵力部署,即讓前線作戰部隊輪換到後方休整,如同第九戰鬥單位、第十戰鬥單位、第七戰鬥單位、第八戰鬥草位這些在戰爭爆發後就參戰,而且一直在前線作戰的主力部隊還被調回國內,大部分官兵都獲得了為期1個月到2個月的探親假。

當然,部隊輪休期間也對裝備做了大調整。

拿第十戰鬥單位來說,在2個月的休整期間,不但更換了所有重型主戰裝備,還更換了所有單兵裝備,基本上是從裡到外全部換新。雖然在休假結束之後,需要花與休假一樣的時間讓官兵進行適應性訓練,但是比起由此帶來的好處,這點時間就算不了什麼了。根據第十戰鬥單位接下來的表現,大致可以斷定,換裝後的戰鬥力至少提高了一倍,而且官兵的戰鬥積極性得到明顯提升。

可以說,對一場世界級的大戰來說,這種長達數個月的休整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相對而言,中東戰場上的共和國陸軍官兵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雖然在“限武談判”期間,已經將戰線推進到兩河流域的西約集團聯軍也趁此機會進行了全面休整,沒再繼續前進,但是優先得到休整的是美軍與以軍,而土軍、以及由美國與以色列扶持的偽敘與偽伊軍沒有進行大範圍休整。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與美國已經在是否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上達成默契,而且只要沒有打到本土、以色列也不會在戰爭中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在西約集團聯軍又攻轉守的時候,由共和國領導的集約集團聯軍卻沒有停下來,而是順勢又守轉攻,展開了全線反擊。

不可否認,兩條地面戰線間的相互影響要比陸地戰場與海洋戰場之間的影響大得多。

不管怎麼說,大陸戰場仍然是共和國陸軍的主戰場,受戰略部署影響,中東戰場在當時仍然是次要戰場,或者說是一個以戰略防守為主的戰場。

受此影響,在中東戰場最需要增援部隊的時候,共和國陸軍卻在忙著讓大陸戰場上的地面部隊輪換休整,而沒有把寶貴的兵力派往中東戰場。當時李東石得到的命令也是在穩守防線的基礎上進行有限的反擊,而不是全面戰略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