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凌雲霄與數名將領發起聯名信,也與軍火集團有關。要知道,槍支不是空軍的戰鬥機、海軍的戰艦與陸軍的戰車,而是軍人手裡最基本的戰鬥武器。雖然共和國陸軍的一線戰鬥兵力已經縮減到30萬,但是共和國陸軍的槍支保有量超過了100萬支,其中裝備一線部隊的就有50萬支左右,也就是說,差不多人手2支。問題還不僅如此,槍支與槍彈是配套的,而槍彈屬於大規模消耗物資,即便在和平時期,部隊也會在日常訓練中消耗大量槍彈,所以軍隊會保有大量庫存。比如在2042年的時候,共和國陸軍的倉庫內就有大約500億發7。2X48毫米槍彈,而且3家彈藥企業每年還得生產20億發彈藥才能夠保住最重要的技術工人。如此一來,陸軍要想換裝的話,就得處理掉全部庫存彈藥,並且用新的彈藥來塞滿彈藥倉庫,從而為軍火商創造大量利潤。保守估計,為共和國陸軍換裝全部槍支,並且重新採購彈藥,總投入不會低於2000億元。如果算上配套產業的話,創造的社會總產值更是超過了5000億元。
如果說在此之前條件不成熟的話,在技術難關被攻克之後,換裝不再存在無法克服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要想近一步提高陸軍的戰鬥力,特別是在大規模戰爭中的戰鬥力,就得充分發揮士兵的戰鬥潛能,也就得為士兵提供更好的戰鬥裝具。隨著共和國的國防經費開始恢復性增長,軍費開支愈漸寬鬆,陸軍沒有理由繼續節衣縮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採購新式裝備。
正是如此,共和國陸軍在2042年正式啟動了“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的研製計劃。
事實上,這才是西方新聞媒體猜測的“影子戰士”。
當然,與2030年相比,經過10多年的技術沉澱,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的起點已經提高了許多,而且不僅僅是一支電磁槍那麼簡單的了。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31章 換裝序幕
未來單兵作戰系統中,電磁槍無疑是重中之重。
受傳統設計思想影響,共和國陸軍最先提出“槍族”化設計方式,要求儘快完成戰鬥步槍的設計工作,然後在戰鬥步槍的基礎上開發其他槍械。設計工作開始之後,幾家主要競標商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即“槍族”化設計思想根本不適合用來設計電磁槍,完全可以透過調整某些關鍵系統的效能來改變槍支的用途,而不是重新設計一種槍支。如此一來,在招標工作開始後不久,陸軍就改變了競標要求,讓所有參與競標的軍火企業在提交戰鬥步槍的設計方案時,必須拿出相應的改進方案,即在不做大規模改動的情況下,讓戰鬥步槍迅速轉變為其他用途的槍械,比如狙擊步槍與自衛武器。
可以說,這個要求並不低,甚至超過了很多軍火企業的設計能力。
與傳統槍械相比,電磁槍只是用電磁能取代了化學能,其他方面沒有變化,仍然依靠彈丸具備的動能來毀傷目標。也就是說,在對付不同目標的時候,彈丸的效能仍然具有決定性意義。比如在對付近距離有防護目標的時候,就要求使用穿透能力強的小口徑輕質高速彈丸,而在對付遠距離目標的時候,就得使用穩定效能出色的大口徑重型低速彈丸。雖然只需要對螺旋加速器做小規模調整,就能使用不同的彈丸,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彈丸能夠獲得多大的速度,以及內外彈道特性都是由加速器賦予的,所以僅僅透過調整加速器,很難讓同一種槍械應付不同的作戰環境。
說直接一點,以21世紀40年代的技術,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如此一來,“槍族化”變得在所難免。
事實上,陸軍在改變招標要求的時候,並沒排除“槍族化”,只是要求各參與競標的企業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單兵武器的通用性。也就是說,最好不換零件,或者少換零件,讓一種槍械能夠透過簡單改裝適應不同的作戰需求。
因為這是涉及到上千億元的鉅額買賣,所以引起了共和國所有軍火商的高度重視。
別的不說,中重集團在2042年初收購了一家以往自生產過獵槍,而且面向出口市場的小型槍械廠,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廣西軍警槍支設計與製造公司”(簡稱廣西槍廠),然後與南方槍械工業集團、北海精密電子工業公司、珠海新型材料公司、深圳地面器械裝置公司組成團隊參與“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的競標活動,廣西槍廠負責設計戰鬥武器、南方槍械工業集團負責設計槍彈、北海精密電子工業公司負責設計單兵計算機與觀瞄系統、珠海新型材料公司則設計單兵防護與生命維持系統、深圳地面器械裝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