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7部分

是,大部分交戰距離都在600米以上,而M4卡賓槍的最大有效射程只有300米,考慮到風偏影響,M16的實際射程也不到600米,只有使用7。62X54毫米槍彈的M24狙擊步槍與通用機槍的射程超過了600米。又比如,隨著光學裝置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為步兵配備高倍率的瞄準鏡不再是難事,阿富汗戰爭中,甚至有部分美軍士兵自己掏腰包購買光學瞄準鏡,所以在槍械效能足夠的情況下,步兵具備了對400米以外的單個目標進行精確射擊的能力。

受此影響,2020年,共和國陸軍就委託南方槍械工業集團(總部設在重慶,後來被中重集團收購)開發一種“理想槍口徑槍彈”。因為作戰環境越來越複雜,對士兵作戰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士兵時槍械使用也越來越精,很難用一種槍彈來滿足左右作戰需求,所以陸軍隨後就改變了要求,即根據不同的作戰環境,開發幾種口徑的槍彈。經過4年努力,2024年的時候,南方槍械工業集團一下拿出了由4。5X28毫米、7。2X48毫米與9。6X64毫米等三種口徑槍彈組成的“彈族”,其中前者主要用於單兵自衛武器,後者主要用來進行遠距離精確射擊,7。2X4。8毫米槍彈則是標準的步兵戰鬥武器彈藥。

不可否認,“彈族”設計理念取得了巨大成功。

隨後幾年內,共和國的幾家軍火企業根據新的彈藥,陸續開發出了幾種單兵武器,並且得到了共和國陸軍的青睞,其中包括27式單兵自衛武器、28式戰鬥步槍與班用機槍、以及29系列高精度步槍。

2030年的藏南衝突中,就有一支陸軍部隊裝備了新式槍械。

問題是,藏南衝突非常短暫,新式單兵戰鬥武器沒有獲得實戰檢驗的機會。

直到2035年的印度戰爭,共和國的單兵武器系統才有了登場亮相的機會,並且經受住了實戰考驗,證明是一套成功的武器系統。在蘭契阻擊戰中,空降153旅官兵手中的短槍管型傘兵戰鬥步槍(比專門配發給特種部隊的卡賓槍要稍微長一點)有足夠的威力與精度,超過了印軍裝備的美製槍械。

正是如此,在隨後數年間,共和國生產的槍械開始大量出口。

2039年,4。5X28毫米槍彈、7。2X48毫米槍彈與9。6X64毫米槍彈被集約集團確定為標準口徑槍彈,並且在集團內全面推廣。

當然,世界上沒有完美事務。

中東戰爭中,共和國陸軍的槍械效能受到了嚴峻考驗,特別是在與美軍、以軍交手的時候,裝備支援旅官兵的自衛武器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挑戰。要知道,美國與以色列都有足夠的資本為步兵配備防護系統。

雖然4。5X28毫米槍彈能夠在200米的距離上擊穿相當於美軍B級防護水平的50層凱夫拉防彈纖維後對人體構成致命損傷,但是在面對達到了美軍A級防護水平的單兵防護系統,比如增加了高強度陶瓷板的防彈背心、或者用高強度合金與複合材料壓制而成的頭盔時,自衛槍彈的穿透能力就是個問題。

可以說,這也是前線官兵對自衛武器詬病最多的地方。

相對而言,7。2X48毫米戰鬥槍彈與9。6X64毫米狙擊槍彈的威力都得到了肯定,特別是將兩種槍彈配合使用,前者主要對付300米以內的單個目標,後者則用來對付300米以外的單個目標,能夠收到最佳效果。

當然,這兩種“大威力”槍彈的最大問題就是質量偏重,單兵攜行量非常有限。

按照共和國陸軍的戰鬥編制,步槍手的彈藥攜帶量為540發(8個30發彈夾與300發盒裝彈藥,總質量為12千克),機槍手的彈藥攜帶量為600發(2個100發彈袋與400發盒裝彈藥,總質量為13千克),精確步槍手的彈藥攜帶量為160發(9。6X64毫米槍彈,6個10發彈夾與100發盒裝彈藥,總質量為10千克)。雖然這是3天的彈藥消耗量,但是在激烈戰鬥中,這點彈藥甚至堅持不了30分鐘。如果乘車作戰,問題還不是很大,因為可以在車輛內放置更多的彈藥。但是在車輛難以到達的山區與狹窄的城市巷道里活動,彈藥攜行能力偏少的問題就非常明顯了。根據第十戰鬥單位在攻打迪亞巴克爾時的遭遇,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彈藥不夠而不得不放棄進攻。第一戰鬥單位在掃蕩土耳其東南部山區時候,也不得不避開一些車輛無法進入的地區,從而使部隊的行軍安全受到威脅。

總的來說,在2024年定型的3種槍彈,已經不太適應2041年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