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1世紀初期,修建了很多水利電站,其中很多就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高原河谷中。也就是說,底格里斯河上游幾乎都是人造湖泊。這些水庫,無疑是地面進攻部隊的天然屏障,而這倒天然屏障就橫在了第十戰鬥單位與錫爾特、巴特曼、迪亞巴克爾等軍事重鎮之間。雖然任何地面部隊在發動進攻的時候都會帶上工程部隊,但是工程橋樑只能用在河流上,在以千米為單位計算寬度的水庫上,橋粱是沒有用武之地的。要想渡過底格里斯河上的水庫,就得使用舟艇。雖然共和國陸軍有足夠的舟艇(就算沒有,也能從海軍陸戰隊借用),但是這些舟艇都在國內,而且都得依靠空運。也就是說,在空運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第十戰鬥單位肯定得另覓他法。
正是如此,杜奇威才堅信裴承毅會攻打錫爾特。
事實上,杜奇威的判斷沒有錯。
第十戰鬥單位沒有足夠的舟艇,也無法及時獲得支援。雖然可以用充氣橡皮艇、甚至帆板將人員送到水庫的北岸,但是所有重灌備、以及絕大部分車輛都無法渡過水庫,也就無法對北岸的軍事重鎮構成威脅。
問題是,渡過水庫一定需要舟艇嗎?
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裴承毅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並且提醒了李東石。陸軍中將給出的答覆很簡單,第十戰鬥單位是空降兵改編來的,按照李東石的要求,只要為他提供一支能夠運送1個營的垂直起降運輸機群,他就能夠打下巴特曼。
正是如此,那批垂直起降運輸機群把第一戰鬥單位炮兵旅的警衛營送到卡瓦爾後,就直接飛往吉茲雷,伴隨第十戰鬥單位行動。
7月3日夜間,第十戰鬥單位打下了巴特曼南面、底格里斯河南岸的哈桑凱伊夫。
與李東石預料的一樣,守衛哈桑凱伊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