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夜間,第十戰鬥單位打下了巴特曼南面、底格里斯河南岸的哈桑凱伊夫。
與李東石預料的一樣,守衛哈桑凱伊夫的土軍在投降之前就炸掉了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橋。更重要的是,橋對面就有美軍守衛,就算土軍不炸橋,在第十戰鬥單位的裝甲部隊駛上大橋之後,美軍也會炸橋。因為無人偵察機拍下了美軍在橋上安置炸彈的照片,所以李東石也沒有想過從橋上渡過底格里斯河。
穩住陣腳後,李東石一面要求留在後面的炮兵壓制對岸的美軍,一面組織空中突擊。
不得不承認DZ…25E的空運能力確實強大。
在運送步兵的時候,DZ…25E能夠一次投送一個排的30多名戰士。如果以吊掛的方式運送主戰裝備,則能運送1輛減配的DZ…31C或者1輛標配的DB…30D。因為只需要將部隊與裝備送到幾千米外的河對岸,所以1架DZ…25E能夠在1個小時內飛5個來回,整個機群能在1個小時內投送相當於5個營的兵力。如此一來,即便是投送整個戰鬥旅,也只需要大約3個小時。算上跟在後面的部分支援旅的部隊,整個空執行動最多隻需要5個小時,即趕在天亮前結束。
7月4日凌晨,歐洲軍團的主力部隊全部透過了巴特曼。
此時,第十戰鬥單位剛剛拿下了哈桑凱伊夫。
隨著炮火壓制到來,美軍才發現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部隊出現在了巴特曼南面的底格里斯河南岸。
杜奇威收到訊息的時候,第十戰鬥單位已經開始渡河。
見到無人偵察機發回來的現場錄象,杜奇威差點沒有跳起來。
整整一支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出現在了距離巴特曼不到30千米的地方,而且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渡過底格里斯河,這支部隊想幹什麼,白痴都猜得出來。而裴承毅想幹什麼,杜奇威也能想得到。
打下巴特曼,歐洲軍團的主力部隊就將再次落入包圍圈。
毫無疑問,裴承毅的目的不是要圈定一塊戰場,而是要在運動戰中幹掉所有美軍。
這次,杜奇威沒有遲疑,立即命令歐洲軍團的主力部隊返回巴特曼。
問題是,在此之前,杜奇威的命令是全速趕往錫爾特,這支兵力超過2萬的美軍主力部隊把裝甲力量放在了最前面,然後是工程部隊,接著是步兵,最後是輜重部隊,所以在杜奇威下達返回巴特曼的命令時,距離巴特曼最近的是毫無戰鬥力的後勤保障部隊,而真正有戰鬥力的裝甲部隊就快到達錫爾特了。
毋庸置疑,美軍根本來不及返回巴特曼。
當然,美軍的異常舉動也立即引起了裴承毅與袁晨皓的重視。
作為前線指揮官,李東石更不會掉以輕心。發現美軍主力部隊的裝甲叢集轉向,跟在後面的步兵開始構築防線,後勤保障部隊則在加速前進,李東石就斷定美軍會以最快的速度殺回巴特曼。
與杜奇威選擇一樣,裴承毅沒有想過第二種可能。
在他下達命令,讓第十戰鬥單位全速衝向巴特曼之前,李東石已經向首批渡河的兩個營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顯然,這是一場不那麼公平的競賽。
第十戰鬥單位的2個營能在1個小時之內越過30千米寬的衝擊平原,而歐洲軍團的裝甲部隊至少也要2個半小時才能跑完150千米的路程。雖然巴特曼有一支卻模不算小的土耳其軍隊,但是這是一支後勤保障部隊,連土軍的主力部隊都擋不住共和國陸軍,還能指望後勤部隊嗎?
當然,這支土軍也不是沒有用處。
不管怎麼說,在第十戰鬥單位的突擊部隊到達之前,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毀掉所有囤積在巴特曼的作戰物資。
毀掉作戰物資,也是杜奇威下達給這支土軍的最後一道命令。
當囤積了數萬噸彈藥的倉庫被引爆的時候,即便在距離地面數百千米的“瓊樓”空間站上,宇航員都能清晰的看到突然出現強烈閃光。如果不是沒有發出強烈的電磁輻射,恐怕共和國與美國的戰略警戒衛星都會將其判斷成核爆炸。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101章 戰火蔓延
巴特曼淪陷,讓杜奇威徹底絕望。
因為攻佔巴特曼的是第十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所以杜奇威沒有讓歐洲軍團的主力部隊犯之前的錯誤,即沒有全力突圍,而是撤到錫爾特,等待下一步命令。到這個時候,落入包圍圈不是一個旅的美軍,而是4個旅,大約1個加強師的美軍。
事實上,這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