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5部分

事實上,此時的美軍,已經不是7月1日的美軍了。

打了一輪衝擊,損失了幾輛坦克與幾輛戰車後,美軍指揮官、即裝甲營的少校營長斷定對手已經做好準備,就沒有繼續發動進攻,而是迅速向北迂迴,打算從側翼包抄到哈桑師的屁股後面,繼續向克蘭進軍。不管怎麼說,布呂歇爾給他們的命令是向克蘭進軍,而沒有說明走哪條線路。

此舉,最終拯救了這兩個營的大約800名美國大兵,卻葬送了哈卡里的其他美軍。

發現美軍向北機動,哈桑師也立即採取行動,派出了2個裝甲營與3個步兵營向北機動,拉開了防線。雖然美軍的M32A1與M37(兩個營屬於步兵師,所以沒有配備M38騎兵戰車)的最大行駛速度超過了伊朗軍隊的DZ…21主戰坦克與DB…18步兵戰車,但是在越野行駛的時候,效能再好的履帶式戰車的最大速度都很難超過每小時40千米,輪式戰車的最大越野速度甚至很難超過每小時30千米。因為跑得太快的話,車內的乘員與載員肯定吃不消。也就是說,在越野行軍的時候,M32A1等新式主戰裝備的速度優勢並不明顯,很難拉開距離。

發現伊朗軍隊追了上來,美軍只能加快速度。

不多時,美軍少校透過戰術資料網路,收到了克蘭的最新情報,確定伊朗的裝甲部隊已經佔領了整個克蘭鎮,最後一批美軍也當了戰俘。顯然,繼續向克蘭突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南下返回哈卡里,暫且別說能不能再次突破伊朗軍隊的防線,就算能夠趕回去,又有多大的意義?

很明顯,美軍少校有那麼點私心。

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他花了大約45分鐘才考慮清楚。

也就是說,等他想明白的時候,他的部隊距離哈卡里大約60千米,而距離北面的居爾珀納爾只有不到20千米了。更重要的是,因為伊朗軍隊進攻的時候,對哈卡里方向進行了壓制式電磁干擾,各作戰部隊只能透過戰術資料網路獲取戰場資訊,所以美軍少校無法及時聯絡上布呂歇爾將軍,也就無法獲得將軍的命令。

不管怎麼說,這名少校最終做出了極為明智的選擇,向居爾珀納爾進軍!

因為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在7月2日下午才到達居爾珀納爾,所以這支由1個裝甲營與1個步兵營組成的美軍沒有遇上第一戰鬥單位,在到達居爾珀納爾之後,為坦克戰車補充了電能,隨後就向西前進,在2日夜間到達佩爾偉裡,並且在3日清晨到達錫爾特,與增援部隊會合。因為到這個時候,該部美軍的上級單位已經全軍覆沒,而率先到達錫爾特的是第1裝甲師的部隊,而不是第3步兵師的部隊,所以該部就被派往巴特曼休整,與第3步兵師的主力部隊會合。正是如此,該部美軍再次逃過一劫。到達巴特曼之後,該部沒有停留多久,在第十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到達前就被派到後面去守衛交通線,所以在第十戰鬥單位打下巴特曼的時候,該部美軍又非常幸運的避開了共和國軍隊的鋒芒。當然,這些都是後來發生的事情了。

對困守哈卡里的布呂歇爾來說,北面防線崩潰,絕對是再糟糕不過的事情。

雖然無人偵察機發來的影象顯示,伊朗的主力裝甲部隊還在克蘭,沒有立即南下,但是布呂歇爾並不抱太大的指望,因為在美軍打下卡瓦爾之前,伊朗軍隊肯定會再次進攻,並且一舉拿下哈卡里。

問題是,這個時候,布呂歇爾已經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接到杜奇威的電話後,布呂歇爾就把指揮工作交給了第1裝甲師第1旅的旅長圖克文上校與第3步兵師第1旅的旅長克洛澤上校。陸軍中將沒讓兩位手下死戰到底,只是希望兩人在尚有戰鬥力的情況下,為美國軍人的榮譽而戰。說直接點,就是在還能繼續作戰的情況下就不要投降。問題是,什麼時候叫“還能繼續作戰”?按照共和國軍隊的傳統,那就是還有一槍一彈就叫“還能繼續作戰”,而按照美國軍隊的傳統,只有在還有可能達到戰鬥目的的時候才叫“還能繼續作戰”。也就是說,如果兩位美軍上校認為他們做出再大的努力,也無法達到戰鬥目的,就可以向敵人繳械投降。

事實上,在布呂歇爾離開前,兩位上校都認為沒有必要打下去了。

突圍無望,最好的選擇就是投降,因為死拼只能導致更多的官兵傷亡。

當然,布呂歇爾眼裡的戰鬥目的不是突圍,而是牽制住對手的主力。

安排好“後事”後,布呂歇爾在哈卡里等了大約3個小時,才登上了前來接他返回伊斯肯德倫的垂直起降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