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麼,為了構建模型,我們先要找出對於大學升學率的影響因素,比如師資力量,學生水平,教學環境,硬體設施,地理位置,課程安排等等。為了全面,我們一共想了十幾個可能有影響的因素,於是,我們要經過進一步篩選,留下重要的,剔除不重要的,這樣的話,比如我們剔除了地理位置等,留下了幾個關鍵的因素後,我們用字母a; b; c來代替。

接下來,我們需要假設,比如假設師資力量和大學升學率成正相關,即師資越強大,升學率越高,同理假設其他的因素。這樣到最後,我們就可以以某種數學方式表達出各種因素與升學率的關係,也就是研究該問題的“模型”。

下面要做的便是蒐集資料進行檢驗,在這裡,需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當然,有的因素是不能用資料表示的,這時就要轉化為數字,如教學環境就可以打分,仁和學校為5分,黑銀學校為4分,或者仁和學校為90分,黑銀學校為80分。採取哪種打分標準主要看是否能讓模型成立,但同時要保證各個學校的標準要統一。這樣把它們的資料放進模型進行計算,就可以看出模型是不是準確的,如果模型不可靠,那麼就要不斷修正,直到符合實際。如果可靠,我們就完成了這個過程了。

剩下的便是揭示答案。即根據模型,我們可以告訴他人,如校長,家長等哪些因素是真正影響升學率的,影響了多少。我們還可以根據模型知道,如果黑銀高中突然換了一位更好的老師,師資力量評分改變的話,升學率可以提高多少,從而進行預測。 。。

序:開啟一扇瞭解經濟學的窗(2)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由於現實中我們既需要研究單個家庭與企業,某種商品勞務與家庭企業的關係,如最低工資的規定對勞動就業有什麼影響;也需要研究整體的經濟執行形勢,如為什麼各個國家生活水平不一樣。根據研究物件的不同,經濟學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準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穫,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穫的條件。

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我們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而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企業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訊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透過市場上的供求關係表現出來,透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透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物件,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包括經濟增長、經濟週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從而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但實際上,兩者是息息相關的,研究中不太可能拋開一個去研究另一個,如你想知道政府的經濟適用房對整體市場的影響時,你同時需要研究它對於個體的影響,如個人的決策以及房地產商的決策。

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

對於最近兩會的一個主張恢復繁體字的提案,反對者有兩種觀點:1恢復繁體字會加重小學生負擔,沒事瞎折騰;2不應該恢復。那麼,第一種觀點是在進行描述,而第二種就是在進行規範。實證表述就是企圖描述世界是什麼;規範表述則企圖描述世界應該如何執行。經濟學家則同時包括兩種分析,曼昆認為經濟學家進行實證分析時是科學家,而進行規範分析時是政策顧問。

它們的區別不僅在於定義上的差距,還在於對於它們正確性的判斷。對於實證表述,你可以檢驗它是否正確,如“發放失業救濟金會造成更多的失業”,你最終可以透過模型、資料等判斷這句話;但對於規範表達,如“我們應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