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不起的風險。他們覺得整個經濟有能力承受一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想要聯邦儲備局加以配合,同時採取一個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不過,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領導的聯邦儲備局擔心這麼做只會重新引發通貨膨脹。在聯邦儲備局看來,第一選擇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同時緊縮。換言之,國會認為最理想的政策在聯邦儲備局看來糟糕透頂,反之亦然。

國會與聯邦儲備局的利益卻並非完全對立。為了達成妥協,雙方就一個採取擴張政策,另一個採取緊縮政策的相對優點進行了辯論。不管誰採取擴張政策,誰採取緊縮政策,這一混合策略對一般就業和通貨膨脹的影響都相差不大,區別在於其他重要方面。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會產生龐大的預算赤字,同時會拉高利率,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募集必要的資金,以在貨幣政策緊縮的前提下支援這個赤字的財政政策的執行。高利率還會對一些重要的行業,比如汽車和建築業,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而外國資本由於受到美國高利率的吸引,也會蜂擁而入。美元將會升值,美國的國際競爭力將因此受到削弱。

財政緊縮政策和貨幣擴張政策會導致相反的結果:利率降低,美元貶值,對我們的汽車和建築行業大有好處,也使我們銷售的產品更具競爭力。國會和聯邦儲備局在這兩種選擇面前一致傾向於採取後面這個混合政策。

這種情況下,你預計可能出現什麼結果?你會怎樣判斷這個結果?而你又會覺得整個政策制定過程應當進行什麼改革呢?

案例討論這是一個囚徒困境。不然的話,這個案例也不會出現在這一章了,不是嗎?)讓國會和聯邦儲備局對4種可能的政策混合模式排列名次,1表示最佳,4表示最差。於是我們可以得到圖4…8。圖4…8

聯儲和國會對結果的排序對於國會,高支出是一個優勢策略;對於聯邦儲備局,優勢策略是收緊銀根。一旦雙方這麼想,而且各自選擇自己傾向的策略,結果將是財政赤字和銀根緊縮。這正是20世紀80年代初發生的事情。不過,其實還存在一個對雙方都更加有利的結果,即預算盈餘和銀根放鬆。

究竟是什麼使它們沒能達成一個對彼此都更加有利的選擇呢?答案又是決策的相互依存性。只有在雙方一致選擇單獨看來不那麼好的策略的時候,才會取得對於雙方都更好的結果。國會必須限制支出,從而達到一個平衡的預算。不過,假如國會這樣做了,誰能保證聯邦儲備局就不會報以一個收緊銀根的政策呢?若是聯邦儲備局當真那麼做,就會出現在國會看來最糟糕透頂的結果。國會不相信聯邦儲備局有能力抵禦這樣的誘惑。它們沒有辦法彼此許下值得信賴的承諾,正是這一事實堵死了通向雙方都更願意看到的結果的道路。

我們能不能提出一個走出這一困境的辦法呢?雙方有著一種持續的關係,合作可能出現在反覆進行的博弈當中。不過,合作只有在雙方都足夠重視未來收益的時候才會出現。國會議員每隔兩年就要謀求競選連任,要他們以如此長遠的目光行事,實在困難。

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審視這個間題。其實,聯邦儲備局本身就是國會的一項發明。在大多數其他國家,政府(財政部)對中央銀行的控制權要大得多。假如美國也是這樣,那麼,國會完全可以強迫聯邦儲備局採取一個擴張的貨幣政策,從而達成國會最想看到的結果。當然,那些贊同聯邦儲備局的看法,認為通貨膨脹才是重要問題的人,會覺得這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看上去這是一個沒有勝方的情況: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等同於國會短視的政治目標取得成功,可惜,由一個獨立的聯邦儲備局開出的支票和結餘卻引出了一個囚徒困境。也許,一個解決的方案是讓聯邦儲備局決定支出和稅收,而讓國會確定貨幣供給?

第5章策略行動

我們必須組織一場毫不留情的戰鬥。絕不能讓敵人拿到一片面包或一升汽油。合作農場的農民必須將牲口趕到別處,將糧食轉移到其他地方。無法轉移的東西一律就地毀滅。橋樑和道路必須埋設地雷。森林和倉庫都要燒燬。留給敵人的只能是難以忍受的局面。

——斯大林在宣佈蘇聯對抗納粹的“焦土”防禦政策時的講話,1941年7月3日。

今天,在企業控制的戰場上,仍然可以看見斯大林的戰略。西太平洋(Western Pacific)打算吞併霍頓·米夫林(Houghton

Mimin)出版公司,後者威脅說要清空自己的作者群。約翰·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