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正義感所激昂。
這篇誓文裡只提到兩位刺史、三位太守,沒有曹操的名字,因為他目前沒有合法的官銜,不方便寫進去,更重要的是,他現在還只被視為張邈集團的一部,這是曹操舉兵以後的真實情況。這支聯軍共推袁紹為盟主,名義上張邈就是袁紹的屬下,而曹操是張邈的屬下,這種格局還將持續一小段時間。
在酸棗會盟的名單中,沒有看到徐州刺史陶謙的名字。他於中平五年(188年)冬天被任命為徐州刺史,負責鎮壓黃巾軍。陶謙到任以後,重用泰山郡藏霸、孫觀等人,迅速打敗了境內的黃巾軍。之後,在本地人陳登、麋竺、張昭等的協助下,陶謙控制了徐州的大部分地區,在東部各州郡中,是實力最強的。
但他的政治態度十分曖昧,既不反當今天子,也不反董卓,別人與朝廷斷絕了往來,陶謙還按時上表進貢。他刻意與酸棗聯軍拉開距離,因為他認為聯軍沒有前途。當然,他也不公然與聯軍為敵,持中立態度。
酸棗會盟的訊息產生了極大震撼力,這是第一次有人公開打出反抗董卓的旗號,這支隊伍總人數達十餘萬,駐紮在洛陽正東方向,與洛陽的直線距離不到四百里。盤踞在洛陽的董卓對此無法小視。
這還只是個開頭,積蓄了很久的火藥庫頃刻間被點燃,更大規模的反抗行動立即由北向南迅速展開。
【三、引起了連鎖反應】
酸棗會盟的訊息以及橋瑁偽造的三公致天下的公開信迅速傳遍了冀州刺史部,治所鄴縣距此也不算太遠,從酸棗過了黃河,越過河內郡,就可以到達。
這個訊息對冀州刺史韓馥來說雖然不太突然,但也不願意接受,因為三公的公開信裡明確號召大家團結在袁紹、袁術的旗下,酸棗的那些人也明確表示願意聽從袁紹的調遣。
韓馥心裡很是埋怨大家,這麼重大的事情也不事先和自己商量一下,別人尊崇袁紹可以,自己也把袁紹當領導卻有些不好辦,因為袁紹現在是自己的屬下。
韓馥受命來冀州,前期超乎尋常地順利,不僅迅速穩定了局勢,手下還聚集了沮授、田豐、審配、耿武、李歷等謀士,以及趙浮、程渙、閔純、義、張等武將,勢力基本上覆蓋整個冀州,可以調集起來作戰的人馬就有數萬人。
在同一時期開始創業的各路軍閥中,韓馥開局最順,最得天時和地利,但他也最缺乏雄才大略。所以,有今天這個局面,只能有一個原因:他的運氣實在太好了。
如果袁紹不來冀州,韓馥就會以此為基地,慢慢向外擴張,成為一路諸侯。現在袁紹來了,煩惱也跟著來了。
不用說他也明白,袁紹不是投奔他來的,而是來接管他的。當初洛陽密謀,他是袁紹等人布在冀州的一顆子,現在到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憑雙手奮鬥而來的,與袁本初何干呢?要把這些拱手送上,韓馥心裡實在不甘。
不僅是韓馥,換成誰都不會心甘。
可是,袁紹這小子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人雖然呆在渤海郡,眼睛卻緊盯著鄴縣。韓馥派去監視他的人報告,陳留郡那邊不斷有人來找袁紹,也不知道密謀些什麼。
按照韓馥的想法,袁紹才是心腹之患。至於董卓,二人素來沒有個人恩怨,只要他不打到冀州來,反不反他都無所謂。
正當韓馥的政治立場搖擺不定時,董卓的特使也到了。董卓以獻帝的名義詔令韓馥討伐剛剛起兵的酸棗聯軍,同時將聯軍領袖袁紹捉拿歸案,押送到洛陽。
如果接受董卓的命令,意味著自己的冀州刺史將繼續是一個合法身份,還可以得到董卓集團的支援。拒絕接受,他就不得不把自己與袁紹捆在一起。
接受,還是不接受,成為韓馥痛苦思考的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沒有什麼宏圖大略的人,雖然運氣比任何人都好,但眼光和氣度比任何人都差,他不明白亂世生存的法則是不進則退,他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盤,不想幹任何冒險的事。後世對他的評價沒有太大爭議:懦弱。不過看來還應該再加一條:自私。
懦弱而自私的韓馥思考的結果是站在董卓一邊。不過,他心裡沒有底,也不知道手下人怎麼看,於是先徵詢自己心腹治中從事劉子惠的意思,應當幫助袁紹還是董卓(今當助袁氏邪,助董卓邪?)。
劉子惠是中山國人,跟酸棗的許多人都有交情,尤其跟劉岱很熟,常有書信來往。劉子惠回答韓馥:“現在起兵是為了國家,哪來的姓董還是姓袁?”這個回答讓韓馥頗感慚愧。劉子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