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部到達酸棗的時候,張邈已經提前到了。他向曹操引薦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弟弟、徐州刺史部廣陵郡太守張超,另一個是張超的部下、郡政府人事處長(功曹)臧洪。
臧洪字子源,也是廣陵郡人,“體貌魁梧,有異於人”,早年上過太學,舉過孝廉,當過縣長,這段經歷跟曹操有點像。後來他棄官回家,太守張超聽說他很有能力,就請他出來當人事處長。
臧洪勸張超起兵,張超認為有理,就帶著臧洪到陳留郡找自己的哥哥張邈商議,幾個人一拍即合。張邈見臧洪雖然只是個功曹,但見識不俗,口才又好,就派他為代表,聯絡附近的各路實力派,很快就與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國相鮑信等人達成共識,大家同意一塊兒起兵反對董卓。
黃河岸邊的酸棗被確定為這次聯合起兵的總指揮部。以此為中心,周邊的實力派除了徐州刺史陶謙以外,基本上都在其中了。劉岱是袁紹的親戚,袁紹北渡黃河之前把妻子劉氏以及三個兒子送到他這裡來,可見關係非同一般。袁遺是袁紹的從兄。橋瑁、鮑信前面已有介紹。加上張邈、曹操,這些人都與袁紹關係密切,袁紹雖然不在此地,但儼然是精神領袖。
曹操提醒張邈,自己離開洛陽前夕,曾與袁紹、袁術商定起兵的事,現在即將共同起事,不能漏掉他們兩個。
張邈告訴曹操,自己已派人到冀州和渤海郡分別聯絡過韓馥和袁紹,袁紹暫時在渤海郡不能前來,不過這次會盟雖然沒有袁紹,大家仍然會共推袁紹為盟主。至於袁術方面,相距較遠,情況不明,就不能等他了。
不久,各路人馬陸續向酸棗集結,先後到達的是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郡太守張超等,鮑信聚齊人馬,卻因路途較遠,暫駐原地。張邈讓人臨時修起了一個大壇,作為會盟的場地。
馬上就要舉行會盟儀式了,有一個問題擺在人們面前:如此重大的活動,有什麼法律依據呢?盟約又該如何措辭?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即使申明不是造反,但沒有朝廷批准的大規模軍事活動也必須有一個合法理由,最好還有一個合法的程式,這樣義舉才能成為合法之舉,聯軍才能成為合法組織。正在大家為這個問題撓頭的時候,橋瑁很神秘地拿出一件東西,讓即將參加會盟的人精神一振。
橋瑁拿出來的是一封當朝三公共同簽署的告天下百姓的公開信(三公移書)。在這封信裡,三公告知天下說,惡徒董卓脅迫君臣,窺伺社稷,無法無天,希望天下人跟隨袁紹、袁術共舉義兵,以赴國難。
這封信來得正是時候,如此一來大家的行動就變成了響應三公號召的義舉,剷除國賊,擁戴皇帝,有了一身合法的外衣。
儘管大家明白這封信不早不晚來得十分蹊蹺,但仍然有許多人相信它是真的。董卓就任相國以後,朝廷的三公分別是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司空荀爽,加上太傅袁隗,清一色的黨人,說他們聯名簽發了這封公開信,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且橋瑁不是外人,他是已故太尉橋玄的族子,高幹子弟,與洛陽上層人士來往密切。由橋瑁拿出這封信也更容易讓人相信,於是張邈等人把這封信四處散發。
這封信確實是橋瑁偽造的。他的目的一是要幫聯軍的忙,二是要藉機捧袁紹一把,因為他是最崇拜袁紹的人之一。不過,這傢伙只顧了一頭,也不管隨著這封信影響力日益擴大,會不會對仍控制在董卓手裡的黃琬等人產生不利。
解決了合法性問題,隆重的會盟儀式如期舉行。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路人馬在酸棗設立壇場,共同盟誓。在由誰宣讀誓文的問題上,大家又互相謙讓起來。公認的老大袁紹不在,剩下的人都“莫敢當”,最後一致推舉臧洪來讀。於是臧洪走上壇場,宣讀了下面這篇有名的誓文: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趁機作亂,弒殺天子,殘害百姓,我們非常擔心他會滅亡整個國家,顛覆天下。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郡太守張超等人,聚合天下義軍,共赴國難。凡是參加結盟的人,都要齊心協力,以臣子應有的節操,雖拋頭顱灑熱血也絕無二心。如果違背了盟約,不但讓他喪命,還要讓他斷子絕孫!皇天后土,祖宗神靈,請共同見證!”
誓文寫得言簡意賅、擲地有聲,臧洪讀得“辭氣慷慨、涕泣橫下”,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在場的人無論是將校還是普通士兵,都萬分激動,為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