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說服韓馥打消倒向董卓一方的念頭,全力支援袁紹。
韓馥也考慮到支援袁紹是民意,便放棄先前的想法,給袁紹寫了封信,轉告酸棗會盟的情況,支援他起兵。
袁紹重新獲得了自由,立即攜許攸、逢紀等人動身前往鄴縣,到鄴縣以後,他聽說河內郡太守王匡也加入到義兵的行列,就趕到河內郡,避免與韓馥發生衝突。
河內郡屬司隸校尉部,更靠近洛陽,是聯軍與涼州軍對峙的前線。袁紹從大後方渤海郡來到河內郡,實現了靠前指揮,使整個聯軍陣營有了更明確的中心,大家深受鼓舞。
在南邊的袁術,也時來運轉。
酸棗會盟霹靂一聲響,也傳到了南方的荊州、揚州各郡縣,有幾個郡動手比較快,馬上開始行動起來。
反應最快的是荊州刺史部長沙郡太守孫堅,他從西北戰場轉到南方當地方幹部,幹得也很不錯。這是個革命熱情一向很高的同志,這一次也不會落後。孫堅整頓人馬,即刻北伐。
與孫堅同時起兵的,還有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郡太守張諮。王睿這個荊州刺史當得很失敗,下面至少有兩個郡太守跟他有矛盾,都想找個機會算計他一下。一個是武陵郡太守曹寅,另一個就是孫堅。
平時沒有機會,現在一亂機會就來了,孫堅與曹寅合演了回雙簧戲,由曹寅假冒當時正在荊州視察工作的朝廷特派員(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密令孫堅將王睿逮捕處死。
孫堅拿到這個假密令,立即起兵前往荊州刺史部的治所漢壽,他們騙開城門,孫堅拿出密令,要逮捕王睿。王睿又急又氣,問孫堅他犯了什麼罪?孫堅回答:“我也不知道(坐無所知)。”王睿吞金而死。
孫堅引兵繼續北上,一直到達南陽郡,南陽郡的太守張諮也是當年袁紹他們密派出來建立根據地的,本來是友軍,可二人最後也動上了刀子。
孫堅到達南陽郡,給張諮寫了封信,要求提供軍糧。可能是孫堅擺的譜太大,張諮有點不爽,跟下面的人商量後,大家認為孫堅不過是本州相鄰另一個郡的太守,大家平起平坐,互不隸屬,無權調發糧餉。張諮認為言之有理,對孫堅不加理睬。
這一下子惹惱了孫堅,剛殺過刺史的孫堅,又動了殺太守的心。孫堅先備了禮物拜訪張諮,按照禮節,次日張諮也要備下禮物前來回訪,就在孫堅軍營裡的酒桌上,孫堅突然發難,將張諮斬殺。
朝廷對各地已經失去了控制力,像孫堅這樣擅殺朝廷高官的行為,過後居然什麼事都沒有,於是大家便紛紛效仿,看誰不順眼就殺誰,這與流寇已經沒有兩樣了。孫堅敢這麼做,靠的是實力,誰有實力誰就說了算,天下由法制、禮制階段進入到拼實力的階段。
孫堅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在軍隊里長期供職,有勇有謀,還善於拉隊伍,此時他手下已經聚集了程普、黃蓋、韓當、朱治等一批日後的名將,很有戰鬥力,所以才敢如此行事。但是短短几天裡連續大開殺戒,地方震怖,人心不穩,孫堅也有點心虛。這時,他聽說後將軍袁術駐紮在南陽郡內的魯陽縣(今河南魯山縣),立即前往拜見。
袁術自從到了南陽郡,工作局面一直打不開,因為張諮、王睿這些實力派都不真心買他的賬。正在鬱悶之際,聽說來了個猛人孫堅,連殺王睿、張諮。袁術不禁暗自吃驚,擔心這小子殺紅了眼,會不會把刀舞弄到自己頭上來。
哪知孫堅一到魯陽就主動前來拜訪,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態度極為懇切,那陣勢真有點你不接受他就真給你玩命的意思。
袁術確定孫堅不是忽悠自己之後,大喜過望,立即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兼任豫州刺史。他們以魯陽為基地,休整人馬,準備繼續北伐。
“表奏”這個詞就此出現。說起來,任命職務一定要有嚴格的組織程式,地方要員和軍中的高階將領還要由天子親自以詔令的形式任命,即使基層推薦,實行的也是報批制,沒有正式批准即為非法。
可是現在,天子控制在董卓手中,報個請示上去希望他來批覆基本上不可能。於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張,把報批制改為報備制,自行批准,報你備個案就行了,這就是“表奏”。
這個口子一開,大家都開始表奏起來,但凡有點實力的,都兼職替朝廷幹起了組織人事工作,不僅大肆封官,而且還你表我、我表你,互相送人情。方便歸方便,也容易造成混亂,從此之後,就經常出現同一個郡、同一個州有幾個太守或刺史、州牧同時存在的現象。
袁術表奏孫堅職務一事就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