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謂“重視”不是對具體學科知識的輔導,更不是守著她做作業——我和她媽媽從來沒有守著她做過作業。我說的“重視”,主要是指重視對女兒學習習慣的養成。

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

據我所知,不少孩子包括他們的家長愛用“粗心”來原諒或者說掩飾學習上的問題。但我經常對女兒說的是:“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

我認為,雖然許多孩子在學習中的確存在粗心的毛病,但更多的時候,考試的失敗不是由於粗心而是由於知識不熟練所致。比如說,我們平時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會迷路,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回家路線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識支配的條件反射。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對所學知識也爛熟於心,即使我們在做題時不是百分之百的細心,但出錯的機率還是要小得多。然而,不少學生並不這樣想,他們面對分數不理想的試卷,往往會說:“都是因為粗心!”好像這樣一說,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諒自己了:我不是因為笨,也不是由於知識沒掌握好,而僅僅是因為粗心!

晴雁小學時也曾這樣對待自己的考試失敗。但我不允許她這樣輕易地說自己“粗心”。因為輕鬆的一句“我粗心”,把自己在掌握知識方面存在的許多問題都掩蓋了起來,等到下一次再因同樣原因考試失利時,又會用“我粗心”來原諒自己,如此惡性迴圈,會給自己下一步的學習帶來多麼大的危害啊!

為此,我給晴雁提出要求——

1。將平時經常容易出現的所謂“粗心錯題”歸類分析,然後強化訓練。既然考試時的粗心是由於知識不牢固所造成,那麼,可以將自己某一段時間(如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半學期)的作業、試卷集中起來認真分析,再有針對性地訓練,讓知識由“懂”到“會”。如“審題不仔細”是同學們常常犯的錯誤,那麼不妨專門做一做審題練習。

2。訓練自己“快速一次對”的習慣。好些題其實在平時做作業時都是能做對的,但一遇考試就出錯。為什麼?因為平時作業時沒有時間壓力,又有充分的時間檢查;而考試則不然。所以,孩子在平時做作業就要給自己提出“快速一次對”的要求,不要拖拖拉拉沒完沒了地“檢查”。也許開始這樣做不太習慣,但堅持下去,考試時因“粗心”而丟分的情況會大大減少。

3。準備一個錯題本。教材上的練習和老師平時佈置的習題,大都是有代表性的作業;也就是說,這些作業往往體現了某一個方面的知識點。那麼,平時同學們作業中的錯誤,也往往反映了同學們知識上的一些缺漏。因此,專門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平時容易做錯的題記錄下來,經常不斷地琢磨這些題,以加深某些知識難點的印象,將有助於孩子在考試時逐步徹底克服這些錯誤。

不要忽視學習計劃

許多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已經證明,是否有科學而且能夠落到實處的學習計劃,直接關係到學習成績的真正提高。不過說起來,訂計劃對孩子們來說倒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往往是剛開學的時候,老師或家長就會佈置孩子寫計劃;於是,保證書之類的“計劃”就寫出來了;然後這些“計劃”往往又醒目地貼在書桌前的牆上。但相當一部分孩子也就到此為止了:計劃並未真正實施,而只是成了擺設。學習照樣雜亂無章,隨意性很大,有時看上去花費了不少時間,學習效果卻並不見佳。於是,老師家長再要求訂計劃時,孩子們都不太情願了,總認為“訂了沒用”。

訂學習計劃肯定是沒錯的,問題是在於孩子們所訂的計劃是否真正切實可行並真正執行。

我要求女兒制訂學習計劃時,要儘可能符合自己的實際。學習計劃當然很重要,但不切實際的學習計劃是難以真正實施的。這裡的所謂“符合實際”,重要是指三點:一是緊扣教材上的學習內容,與學校老師的要求同步,避免與老師的要求發生衝突;二是與自己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吻合,不要提出自己現在達不到的目標;三是要考慮自己每天所能自由支配的時間的多少,以此來確定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量。學習計劃越符合實際,就越能被堅持執行下去。

計劃制訂好後,就應持之以恆地實施計劃。對孩子們來說,堅持計劃比制訂計劃要難得多,因為不完成計劃的“理由”太好找了:“今天搞衛生耽誤了時間!”“今天的晚飯吃遲了!”“今天的電視太好看了!”“今天我不太舒服!”……我決不允許女兒以類似的各種“理由”塞責,因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相反,讓她隨時提醒自己:別忘了當初的決心和承諾!

當然,任何一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