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人口約10 萬,近600 年的歷史。房子都很破,但裡邊有很多著名的歷史建築摻雜其間,像中國最早的電報局、義和團壇口舊址等。
馮驥才說中國很多城市都面臨一個問題, 就是大部分都沒做過文化調查, 只做過文物調查。“文物與文化是不同的概念。文物是某些歷史建築的精華, 大多為皇家建築和宗教建築, 比如北京的故宮、天壇、頤和園; 什麼是文化呢, 比如一片歷史街區就是文化, 像北京的四合院、衚衕。國家有文物保護法, 卻很少有保護一個街區、保護城市文化的。但一個城市的特色, 往往體現在它的文化上。就像天壇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可並不代表老北京的文化特色一樣。” 他要趕緊做的這件事, 就是自費對老城區進行文化考察。這次考察, 用了一年半時間, 到天津老城改造動工時結束。
馮驥才請了一批專家,有搞歷史的、建築的、民俗的,還請了幾十位攝影師。他們每條街、每條衚衕都看,做地毯式考察。
馮驥才哭老街(2)
每條衚衕、每條街道叫什麼,怎麼來的都要有一個解釋,所有著名的街道都被畫在“老城地圖”裡。一些名宅大院,都讓學建築的大學生給做了平面圖,作為建築資料留著。攝影師花了半年多時間,把老城全部拍完。
其間,馮驥才說他不斷地寫文章,在報紙上講他的目的和想法,老百姓漸漸也知道了。“ 後來攝影師每到一個地方拍,老百姓自己就把家裡的梯子搬出來,讓他們上房,也不怕你踩壞房上的瓦,因為他們知道了這事的意義。後來,有的老百姓也拿起照相機,和自己的老房子拍照留影。
“我做這麼大的一個文化行動,並不是非要保護幾所舊房子不可,主要是讓老百姓知道,這並不完全是些破房子,這是歷史文化。
“我們的城市,不僅僅有物質價值,還有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它是有性格、有精神、有生命的,它是活的東西。城市,你若把它視為一種精神,就會尊敬它、保護它、珍惜它; 你若把它只視為一種物質,就會無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隨心所欲地破壞它。”
一位攝影師於1995 年除夕夜,爬上天津大酒店11 層的樓頂,在寒風裡拍下天津老城最後一個除夕子午交時、萬炮升空的景象。馮驥才說:“ 看到這副照片,我幾乎落下淚來。這座古城的輝煌就此定格,這一幕很快變成過往不復的歷史畫面。我們無法挽救它,但我們也無愧於老城,終究把它的遺容完整地放在一部畫冊裡了。 這本畫冊叫《舊城遺韻》。雖然只印了1000 冊,馮驥才還是拿出一些畫冊,寫上“你心愛的城市”,送給城市的管理者們。
讓馮驥才始料不及的是,這本畫冊竟然幫了古董販子們的忙,他們人手一冊,按圖索驥,到老城去翻箱倒櫃,恨不得把老城翻個底朝天。
還常有古董販子找上門來,叫馮驥才“開眼”。帶來的東西,都說是天津老城的,看得馮驥才怦然心跳。他決定跟古董販子到老城走一趟。
半年沒去老城的馮驥才驚呆了:“ 頹牆斷壁,觸目皆是。在推土機的轟鳴聲,城中多處已夷為平地。海張五那大宅子呢?益德王家那座拱形刻磚門樓呢?明代的文井呢……全沒了!全沒了!”
他跟著販子進了一座大房子。房裡像個大倉庫,堆著舊傢俱,從老房上拆下的鏤花隔扇、磚雕石刻。“這些被拆得亂七八糟的東西,像一堆堆殘肢斷臂。但注目細瞧,這些建築構件,無一不是精緻講究。”
一問才知,這裡果然是津門二百多年的金家老宅,這間大房子就是金家的書房。這金家祖上就是中國山水畫大家金玉崗(芥舟)。馮驥才在“文化考察”時來過這兒,可現在無論如何也對不上號了,四下裡已拆得面目全非。
畫冊的油墨味還沒散盡,老城已拆去近半,許多名門豪宅被盪滌一空……
● “我們不能容忍自然環境被破壞得一片荒蕪,卻公然放任珍貴的人文環境被搞成一片空白。”
“20 年前我們的對手是保守僵化,現在的對手則是一味地追求新潮。”馮驥才認為。他說他常問一些當官的: 你們到底要把城市改造成什麼樣子?回答有兩種: 前一種是,沒想那麼多,先解決老百姓住房問題再說; 後一種是,現代化城市。現代化城市具體是什麼樣的?回答就卡殼了,“沒想那麼多” 。
“我真害怕,現在中國的城市正快速走向趨同化,再過30 年,咱們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態的城市文化,將會所剩無幾。如果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