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變成清一色的高樓林立,霓虹燈鋪天蓋地,那將是多可怕的事情!”
馮驥才哭老街(3)
他還這樣寫道:“ 每一個城市的歷史特徵,都是千百年來不斷的人文創造的結果。它有如原始森林,都是一次性的,過往不復,去而不在。我們不能容忍自然環境被破壞得一片荒蕪,卻公然放任珍貴的人文環境被搞成一片空白。我們還是文化大國和文明古國嗎?”
馮驥才找到一位負責城建的領導,說:“ 天津人用了600 年,在老城裡凝聚和營造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不能叫它散了。現在,公家、私家、古董販子都在趁亂下手,快把老城這點文化分完了。應該建一座博物館,把這些東西搬進去!”在這位副市長的關心下,選了一座有四套院的老房子做館址。
文物怎麼來呢?他們想了個辦法——捐贈。天津老百姓歷來急公好義,喜歡公益的事,號召老百姓離開老城時,把老城的歷史留下來。
“怎樣讓老百姓參與這件事呢?我自己先花了幾萬塊,從文物販子手裡買回一些東西,像木雕、石雕,捐了。現在老百姓捐來的東西很多,都是住老城時的日用品,像舊傢俱、門墩、各式枕頭啦。”
在天津採訪時,我特意去老城轉了轉。在沒拆的老院子裡,搭蓋有許多小房子,路窄得只能容下一個人,像地道戰一樣。住這樣的老房子,冬天冷,夏天漏,夜裡上個廁所也要跑老遠的路。
我問馮驥才:“安居與城市文化保護不矛盾嗎?”
“也有人問過我: 馮驥才你住老房子還是住單元房?你自己怎麼不住到破房子裡?這不是抬槓嘛。這事不能抽象地談。”
他說,首先,你對這個城市是不是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