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當時是小學五年級,其實小朋友也不太當回事,但都能察覺到老師的神情有異。當天的朝會,降半旗。

這時候,學校中庭也出現了靈堂。每天老師都會帶我們去鞠躬,然後老師就開始哭了。老師一哭,班上的女生也跟著哭,最後大家哭成一團。

“都是那些民進黨把‘蔣總統’氣死的,嗚嗚嗚。”小女生一把鼻涕一把淚,憤憤不平地說著。

“新的‘蔣總統’怎麼不姓蔣了?那以後要叫什麼‘總統’?”小朋友也竊竊私語了,“李‘蔣總統’吧?”

那兩個禮拜電視全都是黑白的,內容也都是些緬懷之類的影片,很無聊,並且禁止一切娛樂活動。所以附近租錄影帶店的生意都特別好,當然都是掩著門營業的,你要先敲那個鐵卷門,老闆從門上小孔看到是熟客後,才開小門放進來。後來電視又變回彩色的,不過還是播懷念的影片,好多卡通及影集都看不到了。

正文 1988 蔣經國去世(2)

2009…11…12 9:17:21 本章字數:1237

對於這件事,學校老師還是掩不住感激的心情諄諄教誨著我們這群無知的小學生:那是因為宋美齡女士不希望影響太多民眾生活,所以要電視臺把節目改回來。講著講著,老師又忍不住哭出來了。

接下來的幾天,就是遺體要從榮民總醫院移靈到“忠烈祠”這檔事了。路線是從榮總經我家前的天母西路轉中山北路往士林方向。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同學都參加了路祭大隊,學校給大家發塊麻布別在手臂上,在天母西路兩旁排開。

當時這個路線上,我家前面是塊空地,還有一片廢墟和雜草,像被炸過一樣。但當移靈路線一公佈,兩天之內就變成鋪滿園藝用草的大草坪,幾乎是我一覺醒來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難得一見這麼有效率。

到了路祭當天,大家都別塊黑布。但對於天天被關在學校的小朋友來說,其實都是以郊遊的心情出校門的,所以一路上嘻嘻哈哈的。

一到現場,就看到大批民眾已經排在路兩旁,還有祭品也都出來啦!這時,前導機車已經透過,只聽到路的那端傳來一陣悶悶的聲音,後來越近越大聲,才發現是哭聲如潮水般從遠方隨著車隊慢慢湧近,然後這哭聲又繼續從路的另一端消失。車隊走了之後,我們就帶隊回校了。

移靈到“忠烈祠”後,當時臺北市各處都還有免費的“瞻仰專車”候車處,民眾也踴躍地去謁靈,不過大部分人的心態都還是難得有機會看一次蔣經國就跟著去的,當然熱血著在現場哭得稀里嘩啦的也不少。

再過不久,電視節目又恢復正常了。因為停播太久,怕觀眾忘記劇情,所以每一臺的連續劇都來個“精華篇”,一次看好幾集,可真爽了。這也是連續劇第一次有精華篇的形式,但我也從此改看臺視的《還君明珠》。

話說蔣經國早期在臺灣,因有蘇聯政戰的背景,因此負責的是社會意識形態管制與監控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能積極走入民間,與群眾打成一片。經過了各方面的歷練,他不僅黨政軍資歷完整,政治實力在國民黨內也無人能敵,再加上蔣介石的刻意栽培,很自然就成為接班人。

在蔣中正的時代,臺灣上下都是為了“反攻大陸”而作準備,所以,對於臺灣本地的開發並不積極。蔣經國掌握權力後,也許是深知“反攻大陸”已遙遙無期,進而才將注意力轉到延續臺灣發展的各項經濟重大建設之上。

他在“行政院長”任內,雖然內外局勢劇烈變化,但他帶領的一批技術官僚,卻力排眾議,大刀闊斧地完成十大建設,使臺灣經濟有了更飛快的增長。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這個新舊交替、激盪不斷的時代,雖然是專制當局,也總算看清了時勢,能採取宜時的決策,為臺灣民主及經濟的發展奠下重要的基石。

當然,這些歷史的塵埃需要更長的時間沉澱,幾代後才可能會對功過有更客觀的評價。現在有許多人開口閉口總是“蔣經國在位的時候……”似乎那個年代比現在更好。我想,其實可能是懷念當時經濟正在全力發展,人人埋頭苦幹、同舟共濟的充實感吧!現在大家都富了,反而一點共同的目標都沒了,有些空虛。

正文 1988“5·20事件”

2009…11…12 9:17:21 本章字數:1247

1988“5·20事件”

中國曆朝歷代總是在上演著“官逼民反”的戲碼,而農民起義就是這歷史劇場中的最高潮,也是農民利益和統治者利益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