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韓信彭越,若是沒有這樣肥沃實在利益的割捨,不但勁敵項羽難以及時平定,甚至出現個N國鼎立,變出許多對手來,都是極其可能呈現的局面。
這些個外姓旁人做王爺,正選自是有正選的道理,但卻當然不是高皇帝的內心所願,因此不免要對他們動用些手腳。然而在做了若干手腳之後,遊離在劉姓天下之外的異姓諸侯王,依然還有七個,他們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這些人的封國犬牙交錯,分佈於六國舊土,手中又都握有重兵,這樣龐大的異己勢力存在,除了標誌著劉皇帝自家地盤的汩汩流失,更是對中央權力的眈眈威脅,如何能讓皇上放心。誠然,同姓諸侯對國家安全而言,未嘗不具有同樣的威脅,利益面前,何計骨肉,之後的吳楚七國之亂便足以說明,只是在劉皇帝的天平上,比起同姓的麻煩,異姓的危險更加嚴峻。因此上,前者叫的是兄弟鬩牆,後者卻被定為謀反。
於是,在期待勾魂無常儘早收攏那些個異姓王爺的生命賬簿之餘,高皇帝必須主動地在自己有生之年,除掉這些個外姓禍根。其中韓信彭越英布功高勢強,又是其中的心腹之患。在呂后的大力協助乃至主持下,三人和臧荼皆以謀反的罪名,次第被劉皇帝收拾,韓王信則逃入匈奴,加上自己死掉